初见杨候勇,给人的感觉是庄重而冷峻,沉着而内敛。他是吕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看似普通,业务能力特别强。“候勇是我们中心的业务通,全能手,是我们不动产的骄傲”,面对刚刚获得国家专利的杨候勇,同事们这样介绍着。
杨候勇专利的名称叫“一种不动产登记档案整理一体化模型”,这一名称念起来比较拗口,但是却真的实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登记柜内安装固定机构,固定机构的打包绳,通过与滑动机构配合,滑动机构夹持携带打包绳的一端,顺着滑轨滑动将文本文档缠绕捆绑在一起,自动打包捆绑的方式,将同一批次的文件封装在一起。”杨候勇介绍说。
不同类型的不动产配备需要的资料各不相同,有的配备有相应的图纸等资料,在对不动产进行登记的时候,必须资料齐全,工作人员核实各项信息,才能办理登记等操作,工作人员只是通过简单的办公设备进行操作,登记完毕之后的档案需要整理入库,这些整理过程都需要工作人员事后分类整理,然后统一入库,后续工作比较多,容易给工作人员带来麻烦。这样看来,杨候勇的这一专利对于不动产工作人员来说不仅可以减少一些工作麻烦,而且也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这一专利之所以能够申请成功,得源于杨候勇的爱学习爱专研。
当过兵的杨候勇一直以来就有一股不服输的牛劲。在部队参加公安学专业课程,他是“优秀学员”;在“八一”军事训练比武竞赛中,他又是“优秀士兵”。退伍以后来到吕梁市房地产管理局工作,每年不是先进典型就是模范代表。2012年11月19日,通过自学,一举拿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房屋登记官考核合格证。在当时,整个吕梁持有这个证的人屈指可数。
2016年吕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挂牌成立,全市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在房管战线上的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杨候勇,服从组织决定,成为了不动产登记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没有太多的准备,他迅速从熟悉的角色中抽离,投入到崭新工作环境。房地一体登记、首次登记、权籍调查……一个个陌生的领域、不同的内容、严格的标准,对于一个习惯了已有工作模式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然而,杨候勇没有畏怯、没有懈怠,无数的“第一次”反倒是激起了他内心遇强则强的韧性。他充分利用上下班一切闲暇,虚心求教、刻苦钻研、攻坚克难,迅速从一名业务新兵,成长为窗口一名不动产登记“全网通”的行家里手。
面对新岗位、新业务、新挑战,杨候勇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受理工作干好,把队伍带好。为尽早掌握不动产登记受理业务和流程,他一遍遍地翻阅不动产登记工作手册和相关法律法规,一条条的整理出来,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有时候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同事们互相招呼着下班了,可他依旧纹丝不动地坐在那里,埋头琢磨业务。同事们见此情景,颇为感慨:“杨候勇的敬业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在他的办公桌上,始终放着一沓沓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的学习心得和工作体会,他也成为了吕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的“活辞典”。
2018年11月1日,吕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入驻吕梁市政务大厅。杨候勇更加深知明确不动产登记改革的初心就是“便民利民”,确定了“始于群众需求,终于群众满意”的工作导向和“我们乐于为您服务”的服务理念,并将此贯穿自己服务便民的始终。先后就权籍调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提出了整改措施和解决方法。权籍调查入库数据量:首次登记7871户,预告登记3020户,首次转移登记3147户,存量房转移登记2016户。
杨候勇是单位公认的闲不住的人。手头的事情做完了,他会帮助同事处理事情,利用午休时间就一头闷下来看书学习。法律法规方面的、产权政策方面的,只有是对工作有帮助的书他都去看。他先后撰写发表不动产理论文章《浅析房地数据整合对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重要性》《浅析夫妻共有房屋不动产登记的几点思考》《浅析不动产地下空间使用权的确权和登记》《预告登记与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的区别》等,得到了业界专家的好评。
面对诸多不容易,杨候勇总是坦然面对,他说,“作为不动产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我要去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要在繁琐细致的服务中,展现一个不动产人的动人风采。”
在同事和朋友眼里,杨候勇还是一个热心肠人。从2016年开始,在他的带动下,许多朋友加入到了他的热心公益事业,他们自发组建了一个公益爱心群,自筹资金、购买慰问品,先后慰问看望一些孤儿和农村留守儿童。
离石区信义镇的一对孤儿永远不会忘记,是杨叔叔帮助为他们办理了孤儿证,他们每人可以领取到民政部门7200元的生活费;枣林乡梁家岔小学、信义镇背石村小学、城南中心校、呈祥路小学、方山县峪口镇东坡村小学的孩子们总会想起杨叔叔,每到“六一”儿童节之际,他们翘首以盼,等着杨候勇的到来。也不知道有多少次,杨候勇带着热心人走进一些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抗战老兵、农村留守儿童,为他们带去了精神的安慰和生活的希望……
这就是杨候勇,简简单单。但在他身上,总能够发现有一种力量鼓舞人心,有一种品质平凡又最闪光。(记者 冯海砚)
吕梁日报
[编辑:白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