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长安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长安镇委副书记、镇长肖洪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过去五年,长安镇在上级的领导下,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局,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这些历史突破主要表现在六个“新”,它们分别是:
五年来,长安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全镇生产总值从400.5亿元提高到801.9亿元,规上工业产值从1203.5亿元提高到2250.8亿元,进出口总额从1178.8亿元提高到2861亿元,分别增长100%、87%和142.7%,总量均为全市镇街第一。全镇市场主体突破12万户,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7亿元,是2015年的1.9倍;银行存、贷款余额为1871.8亿元和554.2亿元,分别是2015年的2.8倍和2倍。
五年来,长安产业发展取得新进步。长安成功创建成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规上电子信息、五金模具产值达到1709.1亿元和322.9亿元,增幅均超75%;OPPO、vivo手机出货量均居全球品牌前五;市镇两级48家倍增试点企业(不含OPPO、vivo),实现营收275.1亿元;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占规上工业产值75.9%和71.7%,成为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产业创新动能澎湃,高新技术企业从67家增加至589家,拥有国内有效发明专利1.6万件,注册商标3.5万件,居全市第一;R&D投入强度达到3.1%。新动能培育初见成效,规上智能视觉产值达70.2亿元,新增911家“小升规”企业、6家A股上市企业,协调解决步步高系企业用地2183亩,成功落地vivo全球总部、OPPO研发中心、长江股份、旭宇光电、奥普特等项目。产业人才加快集聚,引进人才1.1万名,其中高层次人才1223名。
五年来,长安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长安镇深入推进交通品质千日攻坚,穗深城际轨道顺利开通,新安大桥、环莞二期接莲湖路建成通车,累计新建、升级道路14.2公里,初步形成内畅外联的交通格局。完成TOD省市合作用地1873亩土地统筹,以及10个地块共1116亩土地整备;完成城市更新项目22宗,总面积1421亩。实施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投入2.7亿元提升广深高速沿线景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涌头社区美丽幸福村居等62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
五年来,长安镇生态建设实现新突破。市镇社区共投入62.9亿元,落实“四大一高”措施,全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建成截污管网542公里,完成雨污分流1.9万栋、末端截污3万栋,27条河道清淤清障61.4万立方米,清拆沿河违建14.8万平方米,整治砂场12个。建成长安新区污水处理厂,完成三洲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每天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5万立方米。茅洲河国考断面水质稳定优于V类水,通过国家考核;人民涌等4条黑臭水体消黑除臭,进入“长制久清”阶段。拓展环境治理成效,建成茅洲河11.9公里碧道和沿岸9个主题景观公园。整治“散乱污”企业1.4万家。
五年来,长安社会治理形成新格局。长安镇成立公安铁骑大队,建成全国首个县级一级刑事技术室,“两抢”、盗窃等突出违法犯罪警情同比分别大幅下降95.7%、54.6%;每年安排1000万元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充实166名专职安全员下沉社区,安全生产事故数下降87%;消防力量不断增强,形成“两站三点”的消防格局;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成立长怡、长乐两个新型社区。深入推进依法治镇,成立长安法庭,落户全省首个“新型城镇化法治研究基地”、全市首个行政复议与调解对接工作站、南华公证处长安镇工作站。
五年来,长安民生福祉获得新改善。长安镇投入120亿元用于民生建设,每年民生投入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均超过70%。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完成长安一小等10所学校扩建,新增公办学位6502个,增长38.9%;长安医院、厦岗社区等建成停车场,新增停车位4896个;建成滨海片区全科医生实训中心,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省市公立医院共建医联体57个,创建市临床特色专科3个,编制床位、医疗技术人才分别增长11.3%、33.2%。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叶挺、李秀文的革命事迹陈列馆和茅洲河工业文明展示馆;镇图书馆纳入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建成政务服务中心,进驻29个部门,综合受理1077个事项。
【记者】何明强
【作者】 何明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