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曲适合什么音箱(听交响曲用什么音箱)

从很多烧友那儿听到一个说法,听交响乐的音箱或者耳机不适合听流行音乐,也就是不适合听歌。网上也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测评,规定哪个耳机适合听交响乐,哪个音箱适合听流行歌曲。

很多烧友只是看到这么多的白纸黑字,却很少去实体店亲耳感受对比,凭借着各个文章之间的似是而非的逻辑关系,就判断出哪个音箱或者耳机适合听什么类型的歌来了。

但是我们应该明白这些测评的基本逻辑走向。

首先是贵贱问题。

特别是同一品牌不同型号的耳机音箱。一般来说,便宜点儿的,低音量感十足,听起鼓乐都得劲儿,而贵一些的,就比较三频均衡了。举个例子,B&O的A1低音量感很大,但B17的低音量感就没那么大了。

为什么会这么设计呢?

因为这些厂家认为越是买贵的音箱或者耳机的烧友,越是岁数大一点儿的,听歌时间长一点儿的。而低频过于加重,听不了多久就会让人头脑懵圈,忍不住减少音量,还可能直接减少听歌时间。但这些烧友应该都是有更长时间听歌需求的,所以低频量感的减少反而更适合他们的需求。

但是,低频量感的减少并不等于质感的下降,相反,贵的设备比便宜的低频质感更好,比如B17的低音下潜和结像是明显好于A1的。

而且,B17的高频部分也好于A1。所以用更贵的B17听交响乐比起用A1好听多了,三频呀,细节呀,层次呀,声场呀,哪个参数都比A1强嘛。

那么,更贵的B17就不适合听流行音乐吗?当然适合了,而且比A1也好听不少呢。

因为流行音乐也是音乐,虽然加入了人声,但总体来说还是比交响乐简单多了。能听得了交响乐的耳机或者音箱,听流行乐不是小菜一碟吗?

其次是人声处理问题。

大家放心,除了极个别的产品,没有几个音箱或者耳机敢不重视人声的。因为道理很简单,绝大多数耳机和音箱都是用来听歌的嘛。

但是,相对便宜的产品,它对人声的渲染会更重一些,因为它的低频和高频都不可能有多好,中频再不做得厚重一些,就毫无特色可言了,当然这也是为了市场经济的需要。

而贵的音箱或者耳机,就不会过于加强中频了,三频均衡是更高层次的需求。毕竟,厚重的反义词就是肥厚。

所以,并不是高端音箱或者耳机就忽视了人声,它们在向下兼容流行歌曲时,并没有任何障碍。

即使大家看了我说的这些,相信还是有不少人就是感觉用便宜的音箱或者耳机听歌过瘾。这也没关系,你只要坚持听歌,时间一长,自然会主动去寻找平淡的口味的,这也是绝大多数烧友的HIFI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