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为什么值钱(银元为什么值钱-)

有泉友问文瀚乐拍:当年袁大头铸造了7亿多枚,距今不过100年,为啥市面上的袁大头还会这么贵?文瀚乐拍觉得,虽然当年铸造数量惊人,但流传至今的实际上并不多,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在银元的价格上依旧有效。

我国铸造银元的历史从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仿照西方国家开始用机器铸造银元,一直持续到民国推行法币为止,整个期间以袁大头的铸造数量最多,大致7.5亿枚,加上光绪元宝、孙中山头像的银元、苏区银元和地方割据铸造的银元,数量总计超过了10亿枚,放在其他朝代,这个钱币铸造量是非常惊人的,但是目前在市面上,我们却远远看不到这么多的银元。

因为建国以后,国家开始收兑银元,将收兑的银元熔铸以做它用了。

从1950-1953年,人民银行依照质量将银元分成了甲、乙、丙三等,然后公开进行收兑,像是袁大头、站洋这些就是甲类,像是龙洋、船洋、鹰洋这些就是乙类,其余的就是丙类。1973年以前按照每枚1元的价格兑换人民币,到了1973年以后,收兑的价格提升到了每枚2.5元,而改革开放时则进一步提升到5元。

建国初期百姓用银元兑换人民币的热情是很积极的,这主要归功于当时的宣传教导,在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运动的带动下,百姓用银元兑换成人民币然后购买生产资料的热情非常高,仅在1952年,就兑换了甲类银元近200万枚。

在广州市,仅1950年一年就回收了大概33万枚甲类银元,在海口市仅1950年一年就回收了26万枚甲类银元,这还仅仅是两个城市一年内的成效。

以福建省为例,从1949年到1988年,一共回收了各种银元超过1600万枚,这还仅仅只是一个省。像是并不非常富裕的安徽省,在40年的时间里,累计收兑白银990万两。如果将国内各个省份进行汇总,想来无疑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

从这些数据来看,中央收兑银元的工作自从废除银元开始,一直持续了四十多年,回收力度之大远超以前的各个王朝。而不同于铜钱,百年前用陶罐埋藏银元或是用来陪葬的,毕竟是极少数,因此很多如今市场内流通的银元,基本都是一些幸存者或者出土的生坑。银元并不是可再生资源,民间已经枯竭,一些商贩甚至会将老银元熔化重新伪造成新的银元,这一系列种种原因放到一起,民国银元价格的一路高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