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不用过多专业分析,只说几点常识:
1,这个世界归根结底是年轻人的,老人经历了大半生就这点积蓄,经不起任何折腾,只求一份安稳。存银行是目前能找到的最安稳的办法了。除此以外的理财,收益和风险成正比,收益越高风险越大,基金有风险,炒股高风险,衍生品风险最大,而风险和未来、预期模型相关,这也决定没有长生不老预期的老年人放弃该领域是理性的!事实上,深谙此理的金融机构也不会给老年人过多的机会,比如老年人想从银行贷款就很难,所以干嘛要蛊惑老人从事高风险的理财呢。
2,了解了老年人和金融机构的想法即金融预期理论之后,才有可能找到让老年人从事银行存款以外的理财办法,就是转化和传承的道理了。比如:老年人不能从银行贷款,用儿子的名义就可以啊,以大家熟悉的按揭贷款为例,老子付购房首付,儿子还月供,家庭整体负债杠杆率就提高了,这既解决了老人问题也解决金融机构问题,也满足了当下家庭理财的大部分需求。当然,儿子不孝顺的例外。
3,同理,如果存款和购房以外还有余钱可以理财,也可以通过儿子或信得过的血亲、代理人继续转化,但真心不鼓励老人从事高风险理财了。除非有个好儿子,一方面转化,二方面也省去学习的麻烦和操心。总之,别以为老年人傻,人家吃过的糠比你吃米多,经历过风险的人才知道银行存款的宝贵,而实际上银行定期存款滚存做得好跟余额宝收益其实差不多,反正老人也不用天天上网购物,玩手机毁身体,这还省去了手机网络陷阱等诸多新风险,重要的是,存款哪怕是银行倒闭,50万内都是国家存款保险赔付的,而哪怕是余额宝等类似货币基金都没有这一条!
觉得有用,可以关注钟加勇财经频道,原创回答,《银行的十万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