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放风筝感受春天的魅力/图源:腾讯网
春暖花开的好时节,哪儿能少了赏花、野餐、露营、放风筝呢?说到放风筝,纤细不起眼的“风筝线”你有注意过吗?它一旦断裂后缠绕在树上或者绷紧在路上,就是一把隐形的利刃。近年来城市中因风筝线发生的事故并不在少数。除此之外,在郊区因为去够挂在高压线上的风筝而被电击、截肢甚至丧命的事故也屡见不鲜。
北京急救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近日发文提醒,目前市面上的风筝普遍都是由尼龙、玻璃线、塑织线等材质制成,这类材质的特性就是韧性与延展性极佳,不易断。当风筝飞上天,此时的风筝线是绷紧的状态,就会变得异常锋利;并且由于风筝线的规格都比较纤细,颜色也是透明或透白色,这样毫无辨识度的颜色也是最令人头疼的,因为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让人看不清甚至压根儿看不见。因此它常常不慎伤人。
小小风筝线,为何频频出事?
小编以近期发生的风筝线划车事件为例,让大家感受一下这小小的风筝线究竟有何威力。先是在4月23日发生在辽宁大连,一位车主驾车路过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轿车刚刚起步20米便出现“嘶啦”的一声巨响,可把车主吓一跳,顾不上惊吓,车主立马在路边停车查看。发现车头被割裂,罪魁祸首竟然是风筝线。车主给保险公司和4s店打电话了解到,自己这次的修车费用预计在2万块左右。
深深嵌入保险杠里的风筝线/图源:视频截图
根据车主的回忆,自己的车速并不快,可是风筝线却直接牢牢地镶在保险杠里,整个轿车的前脸全被割开,真的很难想象会有这么大威力,这个线像钢丝一样,把线从车里拽出来也特别费劲,等到拽出来的时候,手已经被勒得通红,有的地方还隐隐渗出血丝。
车主拽出风筝线后,想要顺着风筝线找到风筝主人,但是就在他顺着线捋的时候,发现马路上,旁边的树上,挂得到处都是,顺着线走了约四五十米也没找到风筝线的线头。直到后来,是环卫人员将风筝线收拾起来,在大马路上捡拾的过程中还差点被后方来车碰到,最后收拾完了才发现,很大一卷风筝线,着实惊人,那么大卷的风筝线全长可能会有几百米。到最后也没有找到风筝的主人,修车的费用还要自己承担,这让车主不禁怒火中烧。
同样的事件还发生在5月16日,京港澳高速北京市路段一货车司机在行驶途中撞上一根风筝线,一截风筝线直接将他的货车车头割开,赫然出现了一道深深的口子。
风筝线割开货车车头/图源:视频截图
人的血肉之躯与汽车、货车的硬度基本没有可比性,想想看如果是行人或者骑行中的电动车,后果将不堪设想。根据国家应急广播官方发布的调查显示,人在跑步时,如果不小心碰到一根紧绷的风筝线,在风筝线与人体接触的瞬间会产生较强的力度,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风筝线划伤人的脖子就像用刀切香蕉一样简单。如果人在骑车的时候碰到一根紧绷的风筝线,这种情况下风筝线的威力相当于50公斤的人踩在一个指甲盖上,如果是人体极其重要的部位,会造成极大的危险。人体越是处于高速运动时越会产生更多的能量,与风筝线冲撞所造成的损伤也就越大。
安全放风筝,其实是可以轻易做到的
虽然风筝线很危险,但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安全地放风筝,而是要加强对风筝线危险的认知,对自己以及其他人的安全负责,不要让自己的乐趣建立在其他人的痛苦之上。那么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安全享受风筝带来的乐趣,利人利己。
选择开阔、平坦的区域放风筝,远离高楼、大厦、树木林立的区域以及分布高压电线的地带。提前了解天气情况,选择晴朗、风向稳定的天气放风筝,风力大于3级时,不宜放风筝。如果风筝挂在树上或是建筑物上无法取下,应马上剪断风筝线,剪断后的风筝线记得收好。风筝线尽量选择醒目的颜色,或者在线上系上标志物。行人或骑行者看到附近有人在放风筝应停止骑行或奔跑,注意瞭望,谨慎经过。全国多地推行,放风筝“立法”
城市建设的步伐在加快,一栋栋高楼矗立,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城市一片繁华景象。而放风筝带来的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多?因为过去孩子们随便找一块地方,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放起风筝,而现在,适合放风筝的大片空地真的是不太好找了。
关于对放风筝的要求,我国在1995年出台了《电力法》,于1996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明确提到了由风筝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风筝线一旦挂住电线,除了风筝线绝缘性差,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之外,还会引发线路短路从而造成大面积停电。因此我国《电力法》中明确规定,严禁在高压线两侧300米区域内放风筝。
而近年来全国各地也纷纷加入了放风筝立法的行列,像是江苏、上海、四川等地都出台了地方法规,特定区域(电力设施、铁路沿线、机场附近等)坚决不允许放风筝。可是在人流密集的公园、广场,放风筝从来没有被禁止过,很多公园的门口还有售卖风筝的摊贩,目前国内并没有针对风筝专项立法,相关部门是否可以在市区内人流密集的区域规定或通知市民禁放风筝呢?同时对于公园、景区,是否可以对放风筝加强管理,在划定合适区域之后,制作“风筝向导地图”,明确告知市民哪里可以放风筝,以及一些注意事项,让市民享受既安全又舒适的户外运动。
文/尹诗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