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呼桃李(为什么称呼桃李满园)

人们为什么常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老师培养了许多学生呢?比如说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他一生培育了三千多名学生,其中较为知名的有72人,这位大教育家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了”。那我们回归正题,为何要用“桃李“来形容学生呢?是因为教的学生多得数不过来吗?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呢?关于”桃李“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春秋时期,魏国有个学问渊博的大臣,名叫子质,他名声鼎盛时曾培养了不少人,后因得罪魏文侯而失势,丢了官位,狼狈地跑到北方。在北方,他认识了一个叫间子的人,忍不住向其大倒苦水,抱怨自己培养过的人不知恩图报,危难之时都不愿施以援手。间子听罢笑着对他说:”春天种下桃树和李树,夏天可以在树下舒服地乘凉,秋天还可以吃到甘美的果子。但是,倘若你春天种下蒺藜,夏天用不到它,秋天还可能被它满身的刺刺伤。因此培养人才就好比种树,选择合适的对象再去培育,才会有好的结果啊!“所以后人就把培养人才叫”树人“,提拔培养的人才叫”桃李“。

另一种说法是子质逃到北方朋友家里避难,之后以教育人谋生。学馆里栽种了一棵桃树和一棵李树,子质和学生们站在树下,语重心长地教导道:“你们要努力学习,将来像这两棵树一样结出果实。”后来学生们成为了有用之才,他们为了感谢当年真挚的教诲,纷纷在自己住处栽种桃树和李树,子质欣慰地说:”我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呀!“从此”桃李“便指学生。

无论哪种说法都有其道理所在,但是第一种说法更贴合实际,育树和择人本来就要有很高的相似性,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