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书科是什么(明书科是什么意思)

随着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的陆续公布,许多考生要踏上理想的列车,奔向心中的大学,开启崭新的人生之旅。莘莘学子依靠高考进入不同大学学习。

科举制一种说法是从隋朝开皇十五或十六年(595)始,至1905推行学校教育,废除了科举制終,存在了1300多年。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是从隋朝开始的,隋文帝时,废除了传统的州郡辟举制(古代选拔人才方法,辟举是征召举荐,即任用,授职,选拔人才)和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制度,即选贤明官员任中正,查访评定州郡人士,将他们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作为吏部选官授官的依据)。隋代不论是早期的秀才、明经科,还是隋炀帝时增加的进士科,通过科举,一般人家的学子都有机会进入仕途。


唐代科举有常科和制科之分,明经以儒家经学为考试内容。进士科突出治国安邦的时务策论。进士科在科举考试中的地位在唐代奠定,此后各朝进士科均成为科举制中的主要科目。除了明经和进士科,唐代还有明法科,明书科和明算科。明法科选拔的是精通法律的官员,及第者官阶品级要高于明书和明算科及第,和进士科官阶品级一致。明书科考试内容为文字学,兼及书法。明算科选拔精通数学的专门人才。


除常科外,皇帝或朝廷根据需要临时设立科目选拔人才,这些科目称为制科,唐初便有。

唐后期的制科和宋朝殿试的性质类似,多在皇宫庭殿进行,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考试内容一般与殿试对策一致。


后世的高考虽不同于封建时代的科举,但平民子弟通过考试晋升,国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初衷是一致的。

“一考定终身”虽有人吐槽,但迄今为止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应该是现阶段相对公平的人才评判标准。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