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事业上的应用相对较晚,虽目前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手工化程度仍然较高,而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不够先进,计算机集成化水平也不够高。当前,国内航空企业复合材料产品生产仍以传统的手工制造方法为主,跟国外先进复合材料生产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
目前对于复合材料制件的生产,通常需要经过如下流程:领取原材料至净化间(在保证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纺布,把碳纤维布浸渍在树脂中制成预浸料,之后进行预浸料的剪裁,按照工装模型层层铺叠,再送至热压罐进行固化成型,循环铺叠、固化成型过程直至达到工艺要求次数和技术要求后进行机械性能检测和无损检测,经检验合格后切割成所需形状,然后与其他零、部件装配形成预装件,预装件经胶接固化形成胶接件,胶接件经无损检测后合格的装配成部件并出库,其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航空企业复合材料零部件制造工艺流程
由于复合材料加工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复合材料加工过程与其他传统材料加工过程有比较大的区别。依据对复合材料厂的调研以及项目经验,对复合材料车间的生产特点总结如下:
1)与传统结构材料相比,其突出的特点在于材料、结构和产品成型在固化工艺过程中同时完成,故产品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艺设计质量的好坏;
2)小批量、按批架次生产。飞机生产主要按机型、批、架次生产,相应的复合材料零、部件生产也属于小批量生产,故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特点;
3)复合材料厂生产的各个零、部件结构工艺都比较复杂,且不同零部件结构差异较大。例如腹鳍一般有数十个甚至数百个零件组成,属于多零件复合材料产品,其结构较复杂;
4)由于飞机在试制时设计及工艺更改频繁,而复合材料零部件属于飞机上的重要部件,因而设计或工艺更改都会影响到复合材料零部件的生产;
5)生产方式不止一种。新机型研制过程产品设计与制造,是专项生产方式(ETO,Engineer to Order)。而对于稳定机型生产,则是定货生产方式(MTO,Make to Order);
6)质量检验问题。复合材料厂作为总公司的一个分部,生产的零部件的质量检测没有自主权,有些工序是自己厂检验,有些工序则要送到其他分厂检验,因而受到了其他分厂的制约;另外作为一个军工企业,其产品质量还要随时接受军方的检验。由于部分工序检测在其他部门进行,故在信息交互性上会出现一定的滞后,使用传统手工报表、纸质单据更是加长了时间的延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