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论文: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引言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和活动中的心理现象,以及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教育问题的学科。学习动机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探讨了学生为何学习、如何学习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心理机制。

一、学习动机的分类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自主性动机和控制性动机两种类型。自主性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在地感到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和满足,而控制性动机则是学生受到外部奖励或惩罚的驱动下而进行学习。多项研究发现,自主性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更为积极的影响。

自主性动机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且以探索性和好奇心的态度主动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和知识的长期记忆。相比之下,控制性动机常常产生厌学情绪,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从而降低了学习效果。

二、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成绩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与其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关系。自主性动机使得学生更加投入学习,更加积极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而控制性动机则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减弱,容易产生消极态度和情绪,影响学习的质量。

此外,学习动机还通过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进而影响学习成绩。自主性动机的学生更愿意采取积极主动的学习策略,如寻求帮助、主动复习和参与讨论等,从而加强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控制性动机的学生则更倾向于采用被动的学习策略,如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学习动机的心理机制

学习动机的形成和维持涉及多种心理机制。自我效能感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它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念。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有可能具备自主性动机,因为他们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能够促使他们积极地面对挑战并克服困难。

另外,目标导向理论也为解释学习动机的心理机制提供了框架。目标导向理论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任务导向型和自我导向型两种类型。任务导向型学生更关注学习本身的过程,追求知识和理解,而自我导向型学生更关注以成绩为导向的绩效目标。前者更容易发展出自主性动机,而后者更容易陷入控制性动机。

综上所述,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成绩具有重要影响。自主性动机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和积极学习策略的运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动机,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并且采用适宜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