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的力量是什么意思(标杆的力量是什么意思啊)

文/《在线学习》撰稿人 何曼

5月1日起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在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产教融合路径、构建多元办学格局方面提出新要求,为破解产教融而不合、合而不强、合而不深问题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新时代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大背景下,教育部启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目的是以标杆、榜样力量为职业院校和企业协同育人、协同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征集的1603个案例,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职校、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数量大,覆盖广,内容密切联系实际。最终入选的485个典型案例,更是当前我国产教融合的样板,涉及校企合作项目、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创新、校企基地共建、职教集团建设等多个方面, 将为新职业教育法实施后的产教融合发展提供示范引领。

与此同时,从另一个视角观察这些案例,找出产教融合存在的不足和其当前发展呈现的新问题,寻找破解之道,是此次征集活动更深层次的意义。期待这些典型案例不断迭代优化,引领带动行业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标准解读丨评价指标要体现指导性和适用性

如果通过案例申报掌握典型案例的构成要素和理论模型,申报者就能更好地运用案例经验指导实践,进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这更有意义。

好的评价才能促进事物科学发展。量化评价案例,才能保证案例遴选的顺利开展,完成案例征集的既定目标。本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案例征集范围广、规模大,需要严格的评价标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田克美对评价指标的设计理念、关键指标以及意义进行了解读。

以逻辑结构盛装案例内容

在线学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要担负的时代使命是什么?

田克美:确定指向性非常明确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专业性工作,为此专委会专门成立了课题组。课题组一致认为:一个好的评价指标应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价值取向,有符合评价对象内在规律的结构化质量标准,有可操作易鉴别的量化区分度。

通过对多种评价指标的研究,我们认为要尽量避免使用高度定性的词汇。如果能够针对典型案例特征,在评价指标中给出清晰的解析,则能有效地帮助申报者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挖掘和反思,通过二次创作产生高质量的案例成果。我们预想,如果通过案例申报掌握典型案例的构成要素和理论模型,申报者就能更好地运用案例经验指导实践,进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这更有意义。

案例不是工作总结,也不是学术论文,它是源于实践的一个完整过程。案例内容需要一个逻辑结构来盛装,这个逻辑结构反映的是案例这个事物的基本规律,反过来讲,这个结构又能够促使案例成为符合标准的优秀典型案例。

在线学习:在明确了评价指标基本理念后,如何确定指标的结构,聚焦关注的主要问题?

田克美:尽可能就“案例”的一般规律来认识案例,才可能抓住案例的本质内涵。因此,我们先通过分析典型案例的主要特征,对照梳理出一般案例形成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再针对这些缺陷通过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来进行修正。在假设案例所涉及的实际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的前提下,我们认为案例撰写还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缺乏对背景战略高度的描述。一个好的案例或者说一个成功的案例背后,必然存在一个更高的战略性需要。这个需要是案例发生发展的根基,它决定了案例的价值,也限定了案例可以影响到多大领域。

二是缺乏对关键问题的定义。许多案例要么没有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要么问题太泛太空,缺少对关键问题的准确定义和概括。

三是缺乏清晰的边界及过程描述。一个案例就像一个工程,要有起点、过程和终点;要有时间、地点和人物;在过程中,还要有组织、方案、阶段、路径和转折等。许多案例重结果轻过程,对于过程描述往往轻描淡写。

四是缺乏理论抽象,形不成模型。征集典型案例的主要目的是让他人学习和复制,而每一个案例都有其特殊性和不同的背景,要努力挖掘出一个特定案例中蕴藏的普遍性理论模型,这是一个典型案例必须具备的关键指标。

五是缺乏对案例实际效果的量化分析和多维评价。对一个事物进行科学评价,量化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不量化难鉴别,通过量化才能有效反映出问题解决前后的对比差异。

关键指标引领价值取向

在线学习:关键指标和评价要素的功能性是如何体现的?

田克美:一是案例提交者要充分认识国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战略意义和目标目的。要在充分学习和认识国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战略意义基础上,找准选题方向,契合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要求,这是案例的立脚点和出发点。基于此,我们把这项指标单独列出来,并给了15%的权重。产教融合是更加开放的融合,教育一方不仅包括职业院校,还应包括普通高校和培训行业机构,产业一方还应包括行业及其联盟组织,还特别需要政府部门参与。因此,在制定评价指标时,要考虑对不同申报对象的包容性。

二是案例要突出问题导向,一切围绕问题定义、解析和解决问题的路径、措施和方法展开,这是案例的核心内容之一,权重为20%。在这项指标中,强调在选定大类问题之下,要分解出具体的实践性问题,要求聚焦行动方案。

三是案例要形成显性化的理论成果。这是案例撰写中最难的部分,从结构上看,这部分所占文字不多,篇幅较小,权重却高达20%,该项指标强调要有理论抽象,要有模型图示,这是一个案例能否成为“典型”的核心要素,也是可以被学习复制的必要条件。

四是案例要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和推广价值,这由两项指标组成,权重分别是15%和10%。这里强调评价的有效性和效果的客观性,要求有量化测量依据和数据支持。

五是案例要有反思和改进的内容,权重为10%,这项指标的设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和探索,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促进反思、持续改进。

六是对案例的逻辑结构及文字修辞提出了要求,权重为10%。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征集工作要持续开展下去,我们计划推出“案例撰写”和“案例教学”系列培训,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案例以及更好的使用典型案例开展案例教学。

在线学习:完成了这次大规模的遴选工作,评价指标是否发挥了当初预想的作用?

田克美:我参与了评价指标研究和使用的全过程,个人认为该评价指标符合评价要素构成原理,满足案例评价功能需求,能够定性定量区分评价结果,对案例撰写具有引导性。在遴选使用中体现出了评价指标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对比指标发布前后收到的修改案例文本,质量都有明显提升。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2022年5月刊(总第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