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紧张是什么意思(产能紧张大概意思)

新华社上海1月19日电(上海证券报记者 李兴彩)产能紧张、价格上涨是半导体2020年下半年的“主旋律”。进入2021年,半导体行业能否延续“量价齐升”的态势?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期采访产业链多家公司获悉,在全球需求不断增长以及产业进一步向中国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国半导体全产业链的产能仍然紧俏,“国产替代”继续提速,产业链的高景气度有望贯穿整个2021年。

(小标题)产能依然紧张

“产能依然紧张,每天下单的数量都在被减少。”新年伊始,记者再度采访新向远微电子的燕子。她自述,创业4年来,最大的焦虑就是产能,从晶圆到封装,每天都处在客户增加、缺产能的“喜忧参半”中。

记者跟踪半导体产业的变化发现,自2020年第三季度起,HDI(高密度互联)板爆单,晶圆制造、封装,芯片元器件接连涨价。需求增长、重复下单、增加备货、疫情导致的产能转移等被认为是这轮产能紧张的主要因素。

“产能为王。”谈及2021年产业趋势,有芯片业内人士认为,到目前没有观察到大的砍单现象,这表明产业不认为“重复下单”会扩大库存,也说明半导体的真实需求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加速增长的态势。

在此背景之下,无论是晶圆厂还是封装厂,只有具备新增产能的公司,才能从中受益。据了解,多家半导体公司积极募资加码主业,有望持续释放出新产能。

比如,中芯国际2020年12月5日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中芯控股、国家集成电路投资基金II和亦庄国投订立合资合同,各自出资25.5亿美元、12.245亿美元、12.255亿美元,合计50亿美元设立合资公司,其业务范围包括生产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及集成电路封装系列等。

此外,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等对半导体的需求大增,功率器件需求旺盛,半导体IDM(设计与制造一体模式)龙头厂商扩产积极。如,华润微近期披露,公司无锡8英寸线的募投技改项目已经开始建设,预计2021年会释放一部分产能;重庆8英寸线升级改造项目也将为2021年新增一部分产能。公司12英寸产线预计在2022年可以贡献产能。

产能紧张,对下游的芯片、元器件厂商有怎样的影响?“龙头公司并非就一定有优势,毛利高的产品才会受到晶圆厂、封装厂的格外青睐。”对此,有晶圆厂人士告诉记者,在产能紧张的情况下,晶圆厂、封装厂会优先接高毛利的订单,也会砍单、转单低毛利产品,以腾出更多产能给高毛利产品。

(小标题)国产化将更快更广

1月5日,射频模组芯片初创公司开元通信宣布,量产本土首款高集成度的H/M/LLFEM模组芯片产品EM5352。

“如果下一轮融资给我更多的份额,我还接。”在开元通信的2020年年会上,一位投资人告诉记者,5G给半导体带来的新需求之一就是射频芯片,这也是“卡脖子”的领域。目前,全球5G射频芯片市场大多掌握在博通、Qorovo(科沃)、村田等国际巨头手里。

“国产化是长线逻辑。”提及国产化,另一位投资人给记者解释了他的投资逻辑,长期看,半导体领域的国产化方兴未艾;短期看,疫情带来的产能转移,则让那些已经具备国产化能力的公司迎来提速增效的机遇。由此,他关注两类半导体“国产化”的公司:一是完成“从0到1”突破,有望“补短板”的关键设备、零部件、原材料等公司;二是替代即将放量,营收、利润有快速增长潜力的公司。

记者查阅,多家关键核心设备、原材料领域的上市公司已经实现其产品“从0到1”的突破。

万业企业2020年12月2日公告,公司控股孙公司北京凯世通拟向公司关联方芯成科技(绍兴)出售3款12英寸集成电路设备——低能大束流重金属离子注入机、低能大束流超低温离子注入机以及高能离子注入机,总交易金额1亿元。

“离子注入机是半导体最主要的核心设备之一。”有半导体设备从业人士介绍,目前集成电路用离子注入机的供应商主要有美国的应用材料、Axcelis(亚舍立科技),日本的住友重工等国际厂商,凯世通已经在离子注入机的国产替代上完成“0到1”的突破。此外,离子注入机还迎来AMOLED等新的增量市场。

越来越多的精细化工公司则看上了电子化学品这个高端产业,晶瑞股份、鼎龙股份就是代表。

鼎龙股份的CMP(化学机械抛光)抛光垫已走到了“国产替代”提速放量的“路口”。公司披露,CMP抛光垫产品销售量逐步提升,已成为国内主流晶圆厂的重要抛光垫供应商,填补了该产品领域国产化进口替代的空白。财务数据显示,尽管有疫情影响,公司2020年上半年CMP抛光垫销售额达到2102.41万元,而上年同期仅为93.61万元。

“需求持续增长,已经具备国产替代能力的公司将迎来放量增长的机遇。”对于国产化,有半导体投资界人士表示,随着国内更多8英寸、12英寸产线、封装产线的建设,中微公司、北方华创这些相对成熟的国产设备公司有望收获更多的订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