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汉鼎为什么能上北京

说起黄埔军校,估计没有人不知道的。这所创建于1924年的军校,走出了不少赫赫有名的军事将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军校,虽然不像黄埔军校这样灿烂辉煌,历史上也占得一席之地,云南陆军讲武堂就是其中之一。

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于1909年,和北洋讲武堂、东北讲武堂并称三大讲武堂。从1909年到1945年,这所军校一共办了22期。前后培养各类军官、军士约9000人,这些人中走出了两位元帅,二十几位上将;有三个国家军队的总司令和一个国家的国防部长。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两位上将和一位开国元帅的同窗故事。

历史上,开国元帅之中有两人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一个是朱老总,一个是叶剑英元帅。其中资历最老的非朱老总莫属,1909年第一期招生的时候,朱德就到昆明考入了该校,分在的班级是丙班一队。当时一同考进学校分在这一队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唐淮源,一个是金汉鼎。

唐淮源和金汉鼎是云南江川县人,朱德来自于四川仪陇县,虽然不是老乡,但是三人志同道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三人一同加入同盟会,一同参加了辛亥革命,又一同被选入学校特别班,加紧训练,提前8个月毕业参军成为了滇军名将。

在那个动乱的的旧社会,三人心怀救国救民的抱负又是同窗好友,但是还是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在辗转到达上海后,朱德出国留学,唐淮源和金汉鼎留在国内参加了北伐战争。虽然数年未曾某年,但是三人之间的情谊依旧。

在朱德回国后组织南昌起义的时候,在南昌担任黄埔军校南昌分校教育长的唐淮源推荐老同学到第三军担任了军官教导团团长。当年一起的金汉鼎南征北战,在军中屡立战功,已经升为第九军军长驻扎在江西九江。后来南昌起义部队撤离南昌,过第九军驻地的时候,金汉鼎并未阻截。

抗战时期朱德是八路军总司令,唐淮源是第三军军长,两人在几年的中条山战役期间精诚合作,屡挫日军。日军前后十三次大规模攻击,均被守卫中条山的中国军民挫败。在1941年最后的战场上,唐淮源部队突围失败壮烈殉国,成为牺牲于抗日战场上的最高级将领之一,后来被追赠为陆军上将。

金汉鼎抗战时期由于遭遇排挤,未能像两位好友那样上阵杀敌。虽然被升为军事参议院高级参议员,军衔升一阶为上将。但是并未带兵,长期担任军事委员会军风纪巡察团主任,负责第三、第四战区的军纪纠察。

云南解放后,金汉鼎返回昆明,陈赓和宋任穷曾到家中看望金汉鼎,特意邀请他北上参加国庆观礼。后来朱老总又几次邀请老同学到北京,1967年金汉鼎因肠癌于北京逝世后,骨灰安放于八宝山公墓。三人之间的同窗情谊也一度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