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长都是开什么车(银行行长都是开什么车的)

豪车与大牌包的定义不是完全固化的,其定义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当地收入水平的变化而迭代。如今,在经济较发达及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城市,一些过去所谓的“豪车”可以说是“飞入寻常百姓家”,马路上随处看见。这时候豪车的定义当然不能是奔驰宝马就算。大家自然而然提高了对“豪车”的起步范围,可能开着近百来万的车才算“豪”。随着现代人腰包富裕,对美的认知与进步,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大牌包早就不是十多年前的认知,那些现在定义为“轻奢”的品牌了,每人心中或许都有自己的认知。

体制内,最有利自己的情形是合适宜。评估自己所属圈层或工作群体,车和包的价格上限最好处于中位数或偏上一些的水平比较适宜。有人开着单位最“豪”的车代步,风头无两,这样的效果如何?

首先:极易激起人性的嫉妒心。开着豪车的往往不是领导干部,多是年纪较轻的同志。在体制内,大家的收入水平相差不大,开着豪车无疑是宣布人无我有,会刺激一部分人的嫉妒心理,甚至会被人穿小鞋,被戴上“纨绔子弟”的帽子等先入为主的评价,对自己的发展不利。

其次:大家会“先入为主”对其就行对号入座。会认为有钱的人定有势,他若进步靠的是家庭背景,有钱子弟没真枪实干的能力等等,他若得不到提拔,则认为是“徒有虚名”“金絮其外,败絮其中”。买豪车本意也许是想让人高开一眼,达到不明觉厉的效果,但带来的却是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单位就有一位低调的“真富豪”,其家族从事一线城市房地产开发生意,在一线城市地价最贵的核心地带拥有超10套房产。但他懂得低调,只开着不到20万的车上下班。其低调的行为得到大家赞赏。说白了,人性所致,多数人会嫉妒眼红别人过得比自己好。

另外有位中年小伙,开着全单位最豪的车,背着大牌包。但同一批入单位的同志们都提拔了好几波了还没有他。领导对其印象不好还不说,还有知情人透露其家境根本没多殷实,只是“要面子”才在人前显贵。这些豪华配置不但没有加分,反而成为减分项。

给体制内工作的普通人3点建议

首先、车最好别买整个单位最贵的。即使有钱,上下班还是开中位数水平的车更合适。

第二、包最好别超过自己的领导。风头太火,有些领导还是会介意。如果在想买大牌包,建议还是买品牌识别度不高的款,起码没那么多人认识。

第三、家庭条件再好,也不告诉单位的同事[嘘]。你过得幸福不幸福,同事不关心,你一旦比其他人幸福太多,也许惹得别人不高兴。保护自己,偷着乐[偷笑]就好。

有同感的别忘点个赞[赞]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