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山水田园之先生
陶渊明,是唐代文学家,其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山水田园乐趣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代表。依据他创作的作品和事迹,他被尊称为“陶文”,又被赐予“靖节”与“静虑”两种谥号。
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是唐朝文学家,生于公元365年,卒于427年,其家族在四代时期南渡至东晋住所所在的会稽山和紫陌一带,之后便一直居住于此。陶渊明三岁时便随父善读虞丘书《尚书》,六岁起诵《诗经》,善于文学、音乐、绘画、骑射等诸多方面,于年轻时就成了会稽名士。 公元376年,因为祸福莫测的原因,陶渊明离开了会稽,开始了漂泊生活。 在此期间,他的诗歌创作非常活跃,也写了一些政论和历史文章,当中以《归园田居》最负盛名。
陶渊明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能够通过文学表达自己对好山好水、自然景色的真挚感情,这种感觉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他的诗歌中, 常以友王等名士之言,宣扬闭门羡慕、返璞归真、养生、道德和爱国的思想。陶渊明以其独立、自由、高风亮节的精神,以及主张庶民生活的温馨山水田园,成为了中国文学界乃至全体中国人的楷模。而陶渊明的文学作品也得到了历代文人的喜欢和推崇。
陶渊明对后代的影响
陶渊明的山水田园主义思想是中国文化中最为优秀、耐人寻味、有深远影响的思想之一。在唐朝末年,唐诗风气凋零,诗歌的格局狭窄,陶渊明以其独特的思想和风格,为唐诗艺术带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到了现在,陶渊明的影响持续存在于中国文学和中国人民的心中,他被人们称为山水田园诗的始祖,他的文学作品、思想和精神都将激励和影响着后代文学家和诗人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