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改行干什么(房地产改行干什么好)




万物皆可卷,面对行业内卷,政策收紧,人口红利消退,揾食艰难,不少地产人都蠢蠢欲动想要转行,今天我们分享几个深度转型的地产人,看看他们都有什么“小心得”。






从房地产到互联网,再到单飞

头等舱自由,工作生活两不误



M小姐

2007-2010年,就职万科-媒体公共关系

2010年离职旅居美国,因为“想去外面看看”

2014年回国,就职万科-新业务的品牌

2015年入职蚂蚁金服,负责组织文化

2018年至今,品牌&企业文化独立顾问


小心得1

多做不同的事


“我觉得对于地产的年轻人来说,应该尽可能多去体验不同的岗位,多做不同的事。



就我的个人经验而言,如果一直在地产里做媒体关系,后面也很难跳去互联网公司。蚂蚁金服最看重的并不是我经验最丰富的媒体公共关系,而是我在万科里关于“企业文化“的工作经验。


而其实在万科工作的时候,我的绩效考核KPI里,企业文化的工作只占5%,却要消耗我50%的精力去完成。但是我感兴趣,正好公司没有做这个事情的人,我就带着做一些企业文化的内容。


虽然当时只是凭着热情去做,但确实做得很有感觉,对整个文化的凝聚起了作用。后来推荐我去蚂蚁金服的,也是万科的同事。当他听蚂蚁金服的朋友说,在找这样一个人的时候,马上说我给你推荐一个人,当年她做的文化活动真的挺棒的!


当年我主动去做企业文化相关的工作,并不是出于什么功利的目的,只是年轻人精力旺盛,对这事儿感兴趣,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我没想到后来,互联网公司兴起,就业市场上对有企业文化工作经验的人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其实市面上真正做过企业文化的人是很少的,你一下子成了“稀缺”的人才。就这样才有机会,从传统的地产行业,到新兴的互联网行业去看看。


如果我当时不愿意做费力还可能不讨好的企业文化工作,如果当时只是敷衍地做做,都不可能有机会去互联网公司探索。到今天我可能就只是一个只有传统行业从业经验的人,在这个赛道上没什么优势可言。


多去做不同的事,当时可能看不出有什么产出,或者对个人有什么影响。但往后可能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就是因为你很多年前,不经意做的一些事,学习的一些东西,积累的一些经验,成就你有机会去一个新的领域尝试。


小心得2

找到自己擅长的部分


现在我自己做品牌和企业文化的顾问工作,还是很感谢以前在地产的经历。


虽然我不知道其他地产公司怎么样,但万科给我的职业生涯建立很多很好的规范、理念,还有格局,这点对我来说非常有帮助。


我并不是人力资源顾问出身,各行各业的公司找我做咨询,我想他们最看重的就是我过去真真正正在企业里面做过这件事——只有具备实操经验的人,体会过企业文化和品牌带给员工什么样影响,才知道什么样的文化可行,什么样的文化落不了地。


所以我擅长的部分不是理论的部分,创意的部分,更多是帮助企业在形态各异的环境下将文化落地。这仍旧要感谢当年在万科有那么大,那么好的平台,给我这个小兵“练手”。对文化的感知,经验,都是从当年的实践里一点点得来的。


传统行业的从业经验+互联网公司的学习实践,让我在众多优秀顾问公司的激烈竞争中,不依靠任何平台,只靠口碑,也能得到很多客户长期合作的邀请。


在多尝试的基础上,多积累经验,然后找到一个自己擅长的部分。找到自己擅长的长项后,想办法把它变成一个特别的优势,别人没法取代的优势。重要的是你享受这种在某个专业领域不断精进自己的状态。


小心得3

打造个人的职场IP


刚开始单干的时候,人脉很重要。原来在行业里做的时候,多与人为善,同时要树立自己的口碑。


这个口碑有三个方面,首先是“靠谱”,再好一点就是“做事又快又好”,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展示自己在哪一方面是非常专业的。


你要单干的话,第一批客户肯定是你原来的同事、朋友、同学、客户。那么,以前你在职场上、生活里留给他们什么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说的,去蚂蚁金服的机会,就是一个曾经的万科同事介绍的。


这个时代,大家都很在意自己的羽毛。如果你不是一个靠谱的人,不会有人愿意冒险给你介绍工作。所以虽然讨论的是转型,但是转型之前,踏踏实实做个人,力所能及做个靠谱的人,是一切可能转型的根本。



最后想说的话

关于“钱”的事


对于一个有家有娃的中年女性,做独立顾问的感觉太好了,太自由了——时间可控,还能平衡工作和生活,经济独立,同时还能照顾好家庭和孩子。



但是我强烈不建议地产行业的女性朋友,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转型”做全职家庭主妇。


无论家境多么富有,永远相信一句话,“手心朝下,男人才会亲吻你的手背。”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因为此刻的辛苦,就转型去做不得不手心朝上要家用的女人。


小编问到,自己干,一年挣多少钱够花?我觉得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答。


当初从地产公司离职去美国,主要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对钱的事考虑得也很简单,比如说我要去美国,我攒的钱够在美国生活三年,我就觉得可以拎着小包袱离开。


我每年会给自己设一个收入的上限,到这个数字我就收手不接业务,带着孩子出国住几个月。这个数字大概是我全职工作时收入的1.5倍,虽然先生收入也很丰厚,但我还会主动承担一部分家用,孩子的开销,剩下的钱拿去旅行。


当然我是个每天背个帆布包就可以出门的人,对于钱的渴望一直不强烈。帆布包自由,头等舱旅行自由能实现我就很满足了,我喜欢把钱花在让自己舒服的地方,而不是别人看着漂亮的地方。如果想实现爱马仕自由的朋友们,你们转型后可能要更努力一些……







从房地产到全职爸爸

精神自由,去找自己的人生主题



Y先生

2004-2019年,地产营销

(市场、产品、营销、客关)

2019年至今,全职带娃


小心得1

转身从心开始


我提出离职的时候,我说了真实原因。我这个人很老实,所以不适合玩真心话,适合玩大冒险。我说我要回去带娃,没有人相信,觉得这个理由编得太离谱,是个妈妈这么说还说得过去。


这么做一来是遵从我内心的人生安排,我给我娃安排了三本书,人书、天书、地书,至少天书天课这一年关键的启蒙阶段得我来陪她;二来是因为当前的教育太落后、太畸形、太变态,所以我要带我娃闯过此关。


从心就是“怂”,认怂才能放低姿态,转身也就更灵活。没有做好充分认怂心理准备的转身、转行是危险的,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转行意味着失去以往的财富、身份和权力,起码是暂时的失去,而如果这个转身没有转好,则可能就是永远的失去。


只有听从内心呼唤的转身,才能去忍受、去坚持、去打拼。很多人入行并不是遵从内心,因为那个时候既不懂社会更不懂自己。


所以开始思考转行的时候,就一定要遵从内心。基于对社会和自己的了解后的选择,少了一些平台的加持,多了一些个人的加戏。懂得取舍的转身更加踏实、有力。


我有简史癖,人无癖不可交,欢迎来电来函来交。


看过很多简史,比如《万物简史》、《趣味生活简史》、《人类简史》三部曲等等;地产生涯最后的时光还讲过自己瞎写的《建筑简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请我来讲课哟);前两天帮万花同同学拍过一个《装配式简史》的小视频(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请我来拍哟)。



自从教育孩子开始,就开始研究教育简史。从《裸猿》到文明社会,从老子、孔子、墨子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从卢梭到杜威,从斯坦纳到蒙特梭利,从中、日、印到英、美、芬,从大学到幼儿园,从心理学到行为学。


从中我得到两点:一、现在的教育必须突破;二、基活法是破题之道。


很多人认为不管什么问题,只要是大家都面临的就不是问题,或者说你只能被迫接受啊。但是我无法接受,所以我听从内心的召唤,我不能改变大家,但我可以改变我和我娃。


我觉得比起我继续在职场上升职加薪的可能,我更无法接受我娃基于错误的教育而失去成为她自己的可能。


在研究教育简史的过程中,我逐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二元矛盾中脱离出来,也就是说,欧美教育比中国教育,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放长观察的维度,在教育简史的维度上,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工业化、标准化、成人化的产物,面向智能化、个性化、适龄化的未来都是落后的、畸形的、变态的。而纵观生命发展简史,顺基者昌,逆基者王,基因激活才是王道。


小心得2

找到主题、形成体系


要转行,最好找到自己人生的主题,不然心也无所从。所谓成功,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成为自己,而成为自己之前,要先找到自己人生的主题。


天才,无非就是找到自己人生主题,并把所有精力都聚焦于此的人。普通人和天才的区别,在于天才往往自觉主题,而普通人需要一些辅助手段才能找到自己的主题。


主题其实很好找,就要看能不能静下来心来感受和分析,喜欢的、擅长的和未来所需的三者交叉,便是人生的主题。


我发现我好为人师且善带徒弟,而教育破题显然是未来所需的,我已我找到了我人生的主题,就是帮助他人找到自己的主题。


我第一个帮助寻找主题的就是我女儿——平衡型设计师,因为她喜欢设计,而且有发明方向的潜质,但又没那么偏执,有一些艺术方面的迹象,但也不那么执着自我,而发明和艺术对于设计来说正好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我娃自己画的绘本的封面


寻找人生主题的过程和找到以后修炼主题的过程,都是极其有趣的。因为大主题的寻找和修炼必然是在众多抽象的中主题的基础之上,而抽象的中主题必须通过具象的小主题的设定和开展得以支撑。


小编在跟我聊的时候,我正在进行我们的小主题“峨眉山垂直生态之旅”,就是通过三天从山脚爬到山顶来感受海拔2500米的爬升带来的气候、生境、岩层、土壤、植被、动物的变化,没有这个主题,那么我们爬完了顶多就是打卡或者说锻炼身体。


峨眉山金顶西望


而这个与“澄江化石地生命起源探索之旅”、“红嘴鸥迁徙的秘密”、“大熊猫穿越的秘密”等小主题共同支撑的是“自然”这个中主题,而自然又与“劳作、传说、智慧”等12个中主题共同支撑“设计”这个大主题。


有了这些大中小主题,其实你日常的活动安排就有了灵魂,看起来复杂,其实就自然发生了。


当然“主题式”只是基活法体系中的一个系统,基活法的体系还有“三书九课”、“双思法”等等。所以当你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主题,并且对于主题有自己的体系,那么对于转身来说就相当于换了一双新鞋,让你在新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更有意义。


最后想说的话

关于“钱”的事


钱是你安排转身的一个重要背景和资源,但是钱本身并不是主题。我们在寻找主题、实现主题的过程中,钱的安排至关重要,但也不要被钱所困。


当然在现在的轨道上,多挣点钱、多攒点钱,减少点债务,肯定转身会更加灵活。但是太过于看重钱,把钱这个手段当做了目的,钱也就像我们身上的脂肪,过多了也就成了阻碍了。


阅读原文,可链接至Y先生的《峨眉垂直秀旅》,给大家一个参考。







从房地产到摄影师

进入新的圈子,你会发现世界很大


X小姐


2007-2017年,地产策划

2017年至今,个人摄影师

现在正准备回企业搬砖


小心得1

找到自己的定位


“我在房地产行业呆了10年,做策划5年,当年是因为受到职场不公正待遇,愤而辞职。现在做了4年的个人摄影师,准备回去企业上班,然后继续兼职搞摄影,主要是生活压力大啊……


事实上,我离职之前也没有考虑过下岗之后怎么办,但是一旦你进入一个全新的圈子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不是按照我们过去理解的套路生活的。原来那样也可以生活,而且还生活得很好。


所以说在自己的航线上努力,实在不行再换。换了以后也不用怕。


我做个人摄影师的这几年,就是一个认清楚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定位的过程。在公司里面没有办法看清楚。


没有平台依托,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你能够以什么手段来谋生,并且擅长什么,就一目了然。


X小姐的摄影作品


在企业里的时候,平台大往往会盲目自信,平台小又容易卑躬屈膝。自己出来的时候才会慢慢变得不卑不亢,淡定,随意。这之后再进平台,也不会受到过多的影响。


当你认清楚自己是个什么人以后,很多事情就没那么重要了,比如面子什么的。以前在公司,你会觉得领导的评价呀,指标的完成呀,才能代表自己的才华和价值。


但是当人有自驱力之后,外部所有评价都仅供参考。你很清楚你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也很清楚需要通过外部的途径达到什么目的。


所以找到自我的这个过程很重要,可能面临很多阻碍,走到一半,发现不对,又要回头。实在吃不上饭,就像我一样再回去上班,其实就没什么可怕的。


小心得2

发展副业


我以前一边上班,一边写小说也能赚钱。写的网络小说,发到一个很不知名的文学论坛平台,根据点击率入账,一个月都有3000块钱收入。


出来之前要想太多的,可以考虑先发展兼职副业,有些副业搞着搞着,收入就超过主业了,到时候再辞职就比较稳妥。个人还是建议,没有遇到重大挫折,不要轻易改行。


我觉得有时候我们有点固定思维,尤其是像我们这种大学毕业,然后就进正规公司,干些很主流的工作,但其实外面有很多机会,尤其是年轻人,工作机会简直多得不能再多——


之前我拍照的一个小姑娘,本职工作是汉服店的客服,用手机上班,一个月工资就有8000,平时没事就找各种摄影师互免约拍,久而久之就成专业模特,现在就收费约拍,还不便宜。


我做地产的时候,有一个一线的小销售员,当时都很不起眼的,然后她出去跟朋友一起合伙开摄影基地,现在干得红红火火。


我去酒店拍摄的时候,有一个大堂的餐饮服务员,很活跃的年轻小伙,问我需不需要服务,他是做视频剪辑的,按视频时长收费,一个月在家剪视频能赚到6000-7000,在大堂打工基本对他来说就是副业了。


X小姐的摄影作品


现在赚钱途径太多了,我们很多都不知道,现在我经常跟外面的年轻人交流,感觉他们都活得很精彩。所以说圈子挺重要的,出了原来的行业,进到另外的行业,接触不同的人,然后才发现有好多我们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圈子。


最后想说的话

关于“钱”的事


做独立摄影师,刚起步有收500、600/单的,做得好一点一两千/单,再好一点一两万/单都有,根据个人情况,每个城市标准也不一样,最基本就是能养活自己,然后就越多越好。


X小姐的摄影作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