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到来
儿童交通安全问题
牵动着大家的心
“神兽”们放假
但交通安全绝不“放假”!
7月11日下午,2022年度丹阳市“与爱‘童’行”——文明交通 绿色出行安全主题夏令营正式开营!
活动现场,换装成小交警的孩子们,分成五组,按照掷骰子、下交通棋的方式闯关,先后体验了盲区体验打卡点、头盔碰撞打卡点以及分心驾驶体验区等沉浸式安全教育主题区,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我觉得蒙着眼走路没有多难,没想到把黑布拿下来一看,我偏离了直线这么多。回去我要提醒我的爸爸妈妈,开车的时候千万不能分心,不能有侥幸心理。”“开车的时候还要注意盲区,刚才我在盲区体验区打卡,有些地方我们坐在车里是真看不到,回去我要提醒我爸爸,过路口一定要提前减速,多观察再通过。”孩子们分享着交通安全互动体验的感受。
此外,活动中为“蒲公英志愿者协会”50位三好学生代表颁发了奖学金;出租车、爱心车队、公交车司机代表宣读了倡议书;有关领导向驾校“文明交通志愿者”代表授旗;外卖骑手、丹阳邮政代表先后递交了“文明交通”承诺书。
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交通文明意识、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促进了“文明交通、绿色出行”理念的传播,扎实推进全市文明交通常态长效化建设。
暑期来临
一些不容忽视的交通安全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
容易被忽视的儿童交通安全细节
有哪些?
儿童交通事故伤害的原因一:
儿童被单独留在车内
盐城交警铁骑队员巡逻至射阳中学门口时接到群众求助,一名小女孩被困在车内,哭闹不止。民警立即拨打车主电话后却无人接听。
此时气温已接近35°C,而车辆只有一面窗户仅留了约三指宽的缝隙,近乎封闭的车厢在烈日的暴晒下不断升温,车内的小女孩已哭的精疲力尽,情况十分危急。就在民警准备破窗救人时,车主奔跑赶来。民警赶紧让其将车辆解锁,打开车门细声安慰女孩。
据了解:该车主原本准备去购置物品,见孩子还在睡觉就没有喊醒,将靠近她的车窗放下一些缝隙通风后,便将孩子独自留在车上离开。
有的家长觉得只是离开一小会,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实验证明,阳光直射下,一小时密闭车厢内温度的上升幅度可达20℃以上。大部分地方夏季平均气温都在30°甚至40°左右,人在被暴晒的密闭空间更易导致缺氧。
镇江交警提醒:下车时务必及时抱下孩子并随身携带钥匙。如果孩子不慎被困,在拨打报警电话等待救援时一定要保持镇定,以免因慌乱的情绪给孩子带去紧张感和压力。
儿童交通事故伤害的原因二:
未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2022年6月3日,无锡交警通过视频巡检,发现G2京沪高速上海方向江阴段,一辆小车停靠在应急车道内,驾驶人一边安抚小孩,一边将小孩放在副驾上为其系上安全带,但是因为身高问题,小孩又挣脱安全带钻了出来。
民警立即赶到现场,据了解,该驾驶人独自从泰州家中带着刚满一周岁的女儿上了高速公路,准备去江阴看望父母。其实该车有安全座椅,但是因为孩子哭闹,把孩子放在副驾驶,民警随即对其进行教育并迅速带离现场。
镇江交警提醒: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已于2021年6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第18条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未成年人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
儿童交通事故伤害的原因三:
头手伸出车窗外
2018年10月28日,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经开大道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驾驶人袁某驾驶一辆小型轿车,在经开大道由南向北行驶时,乘车人钟某(13岁)将身体伸出车顶天窗外,当车辆通过道路限高橫杠时,钟某的身体与限高横杠发生碰撞,事故造成钟某当场死亡。
镇江交警提醒:乘车时头、手等身体部位伸出车窗或天窗,是极其危险的。车辆在行进过程中,伸出窗外的身体部位很可能会与旁侧的树枝、交会的车辆以及其他车外物体发生擦碰,造成危险。
儿童交通事故伤害的原因四:
突然开车门上下车
2021年8月22日,在南通如皋市白蒲镇环乡中路。一辆小型轿车在路边临时停靠后,小男孩从右后门下车,并迅速从车辆后部横穿马路。此时一辆黑色小型轿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看见前面的小男孩后紧急刹车,但还是撞上了小男孩,所幸孩童在事故中仅受轻伤。
镇江交警提醒:家长要提升看护责任、看护意识,交通行为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有效干预少年儿童错误的出行行为。下车前要提醒孩子,充分观察车辆后方情况,利用“荷式开门法”和“两段式开门法”打开车门进行观察后下车。
素材来源:丹阳交警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