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专项公司债券是什么意思(扶贫债券资金)

摘要:新基金碰上市场“不给力”到底有多惨?

正文内容开始前的郑重提示:基金拆解系列内容只做基金基本拆解、并非进行投资标的推荐。

本系列内容选择拆解标的方式及步骤为:晨星网——基金筛选器——选择一家基金公司——选择“3年3星以上+5年3星以上”两个条件——按5年评级做从高到低排序,依次进行拆解。基金数据截止至文章撰写当天,具体日期在基金详情图当中有体现。

任何推荐本身都有极大局限性,投资决策只能由自己做出,基金拆解系列内容只想表达认真看一只基金产品的基本步骤,由于每只基金历史信息不同,碍于文章篇幅有限并不能涵盖全部内容,如需全部详细资料,请自行查阅基金历年公告。误认本文为推荐基金标的文章,照此投资,盈亏请自负。

把基金读成故事,让“理”财点亮生活。

华夏的基金进入牛年之后开始看,除了把大名鼎鼎的华夏大盘精选给提到第一个去拆,后面的都是按照选出来的那些只基金以五年星级为标准进行从高到低的排序这么往下看的,排到最近这几天真是债基扎堆了~

以前我也觉得债基其实没什么好看的,和股票类基金比起来就是不那么精彩。而且债券的交易也不像股票那样,凡是A股我们普通人和基金经理一样都能买得到,债的交易是主要在机构间市场,我们能看到的很多债券单日成交量也都挺小的。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就是对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最近有没有什么展期、暂时不能付息这样的消息关心一下,能指导一下对股票的投资,这个“研究”角度是最有用的。

春节假期的时候发愤图强的看了看债券的书,真是挺难,就是绕来绕去的那种感觉。后来因为来势汹汹的湿疹大爆发,还经久不息的一直不好,那本《中国债券市场操作手册》的大厚书就给暂时放下了。

不过只是看完国债和地方债的一小部分,就真觉得做债券交易还真是不容易。其实只要是和投资沾边儿的事其实都挺需要终生学习,但债的学习不是说逻辑有多复杂,就是真的麻烦。

我们国家前面几十年是高速发展期,一切都可以被视为政策工具,债券就更是。债券行业是政策密集型行业,存量知识当然重要,但增量知识就是跟着政策走的,不同需要会有新的细分产品出来。

当前交易所和银行间两大债券市场的品种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政府支持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熊猫债券等;细分产品比如城市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双创孵化专项债券、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券、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永续票据、项目收益票据、扶贫票据、扶贫专项公司债券、“一带一路”公司债券、纾困专项公司债券……

单从已经看过的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发展历程来看,这债券产品的发展历程简直就是新中国发展历程的微缩景观一样,而且整体发展轨迹就是特别灵活,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的那个意思,所以只想笼统的去按照分类把债券市场做一下概括性理解,还真是不太行,好在,债基里面的债还都比较简单能看得懂。

最近几年“固收+”概念火,其实逻辑就来自“股-债”平衡的投资组合原理,多债少股的组合,对于长期投资来说,并不是最有利的组合方式,更适合投资时间框架短的、持续现金流入能力差的人群。至于没有股票投资的债基,这里面的学问我们最近说过不少,单看销售平台上给的风险描述,很多时候都不足以说明一只债基的真实情况。

想到这里就是因为今天的这只华夏双债增强基金,晨星上说这是一只“积极债券型基金”,我们上周看的那只华夏聚利是一只“普通债券型基金”,也就是华夏聚利的波动程度比华夏双债增强要小的意思,单从基金投资范围的描述去看确实如此。但如果较较真儿去认真看一下持仓的话,结论就会被推翻了。


一、华夏双债增强的基本信息


数据来源:Wind


华夏双债增强A000047成立于2013年3月14日,成立至今8年,取得总回报95.49%,年化复合回报8.76%,截止2020年4季报规模7.42亿。晨星评级五年五星、三年五星;万得评级五年三星、三年二星。

同时成立的还有C类份额000048——


数据来源:Wind


同样成立于2013年3月14日,成立至今8年,取得总回报91.39%,年化复合回报8.47%,截止2020年4季报规模1.94亿。晨星评级、万得评级和A类份额是一样的。

注:A类和C类本质就是一只基金,只不过设置的收费方式不同,A类份额是在申购的时候就按投资总额收申购费;C类份额不收申购费,但要按年化0.3%的水平去按天收取销售服务费。赎回费都是如果持有超过30天就免收,托管费0.2%和管理费0.6%是两个份额是一样的。

显然相比之下C类就更适合短期持有,所以相对来说C类份额因为申购赎回带来的规模变化就会比A类份额稍微波动大一点,两类份额成立时间相同,在回报表现上的少许差异就是因为这个。

本质上是一只基金,所以规模合并来看就好了,华夏双债增强的规模在2020年4季报合计是9.36亿。

债基里面通常规模超大的还是超级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或者偏向纯债的那种债券基金比较常见,对于这样一只名字里面就说明白了是“双债增强”的债券基金来说,规模确实很难达到那种水平。纵然如此,A类和C类加在一起不到10亿的规模,也是真的不算大。

从基金的基本信息上就可以看到,这是一只一级债基,恰好在此之前刚刚看过的华夏聚利也是一级债基,但从同类排名上来看,华夏双债增强就要比华夏聚利稍显逊色了。


5年有同期完整数据的126只基金中排名第5(华夏聚利排名第2位);3年有同期完整数据的139只基金中排名第5;2年有同期完整数据的140只基金中排名第3;1年有同期完整数据的149只基金当中排名第3;最近半年,158只基金当中排名落到了第10位,而华夏聚利最近3年的排名一直都是第1.

华夏双债增强的业绩比较基准是:中债综合指数

注:中债-综合指数成份券包含除资产支持证券、美元债券、可转债以外剩余的所有公开发行(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柜台)的、剩余期限在1天以上的、各信用等级的债券,是一个反映境内人民币债券市场价格走势情况的宽基指数,是中债指数应用最广泛指数之一。

这当中值得注意的是:中债综合指数,并不包括可转债!

而华夏双债增强的投资范围是:

1、至少5%的现金+短债;

2、至少80%的债券,其中投资于信用债券和可转换债券的比例合计不低于债券资产的80%(也就是至少64%的信用债和可转债);

3、不能从二级市场上买股票,但是可参与一级市场新股申购或增发,持有可以买可转债转股过去的股票、还有打新增发拿到的股票,要在6个月内卖出。

这样对比下来就会很明显的感觉到,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设置的非常保守,信用债的范围很宽泛,低信用等级的债券理论上要支付更高的利息,交易价格的波动幅度也会比较大,可转债的股性决定了这个券种的短期交易价格波动也是非常大,投资中加入可转债也是博取较高收益的重要手段。

到这里也就完美解释了基金名称中“双债增强”的意思,所谓“双债”一般就是指“信用债+可转债”,增强是说通过基金经理积极主动的投资管理,去争取获得好的收益表现。


二、华夏双债增强成立的时间背景

在这只基金之前我们看过了华夏聚利,是成立在2013年3月19日,当时成立的时候是一只一年期定开基金,结果2014年开放期一到,基金就开始惨遭投资者抛弃,规模大幅缩量,于是在2014年选择转型成了普通的开放式基金,并且还换了基金经理。

至于这个表现当然是和当时的市场密切相关的,2013年的两度钱荒让债券市场整体颓势非常明显,但也恰好成就了选择在那一年年中成立的余额宝。

货币基金走进大家的视野之后,也慢慢带动着基金投资从2008年的投资伤痛当中走出来,后来开始逐渐越来越被接受,直到2015年牛市行情又一次伤心,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要求分级基金退出市场,2020年末-2021年初分级基金完成了全部的清理整顿。

但2020年一整年基金的赚钱效应真是让大家太疯狂了,所以当下正在面临的市场调整当中,新基金募集又开始遇冷,很多基金也又遭到大规模赎回引发的规模缩量,和市场整体动荡形成了负反馈。

其实阳光下真是没有新鲜事儿,每一轮基本都是这样的,也遇到了有客户来问当下基金要不要赎回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还是要去问自己当初的买入理由是什么。

如果当初的买入理由现在并没有改变,只是在基金净值普遍下跌的市场当中,自己持有的基金也跌了,就意味着原来1000块钱可能只能买到500份,而当下能买到700份了,这不就是低位多买的好机会吗?

但如果是赶在新年的开头基金经理就换了,新换的这位基金经理和原来的投资风格完全不同,那确实就要好好问问自己,是不是能读懂、能接受了。

回到这只华夏双债增强来看,成立时间和华夏聚利只相差几天,都是3月中旬左右,之后面临的就是直到年末的持续的不太平。

先是在3月末,彼时银监会发布8号文“非标概念”形成;之后4月出现债市监管风暴;5月一整月多国降息,在中国降息政策预期升温时,政策竟然莫名其妙紧缩,成就了6月20日的第一波钱荒。

注:“非标概念”即“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为解决绕过监管的“影子银行”问题而提出。定义为“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

后面到年末,随着IPO重启,银行间市场又开始异常紧张,几天之后央行又陆续停止逆回购,让资金面又开始紧张,于是12月中旬的最后三天,二度钱荒又来了……


数据来源:Choice


而这一整年的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的表现,拉大尺度放到长期当中来看就是图中红色方框当中陡峭向上的曲线——


数据来源:Choice


2013年对中国债券市场历史来说,绝对是不平凡的一年。

国际环境上,伴随着美国、欧洲经济日益明显的复苏态势,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举动一直牵动着国内债券市场的神经;从国内的宏观环境看,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弱复苏态势,在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的大政策背景下,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市场监管力度之大在当时来看,实在罕见。

于是这个背景下,“流动性”就显得弥足珍贵,货币市场利率一年内出现两次大幅波动,债券市场收益率整体也上了一个大台阶。债券市场价格在上半年小幅上行后快速下跌,中债综合指数(净价)年末收在96.07点,较上年末下跌4.65%,创下2002年以来年度最大跌幅。

对应我们今天这只华夏双债增强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中债总指数来看,就是图中红色方框标注的这个位置,放到指数长期走势当中去看,就好像在直线下跌一样。


数据来源:Choice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那一年市场上的债券基金普遍表现不咋地就一定是在所难免了,看到当时的一篇报道:“银河证券数据显示,全市场272只各类型债券基金2013年平均收益率为0.13%,其中很多品种全年业绩为负,受去年(2013)下半年债市持续调整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于是可想而知这基金的规模表现也是好不到哪里去。怎么就这么不巧,我们看过的两只华夏的债基就偏偏都成立在这一年?!还都成立在3月里……基本意味着成立之后立刻就会面临市场的黑脸。

虽然早就不是当年每家公司每年只能发2只产品的时候了,但这市场情况里集中发债基也真是有点为难基金经理。


数据来源:Wind


A类份额成立之时募集到了47.18亿,2013年二季报就缩到了35.06亿,三季报变成20.57亿,四季报变成9.15亿;到2014年四季报就直接降到了1.22亿,在这个大概的规模上,一直持续到2015年中报。

后来到2016年年报、2017年一季报的时候才有了份额的明显上升,这其实是因为机构持有人持有比例飙升带来的。

其实,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到了2014年,债市就已经是经历了2013年的大熊之后开始奋起反弹了,这一点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下行表现和中债综合指数的攀升上都能明显看到。

而且2013年是股债双熊,熊到不行了之后,2014年就迎来了股债双牛。牛市里作为双债增强基金,无论是普通信用债还是可转债都应该表现不错,让基金的净值表现显著区别于2013年,那这只华夏双债增强到底是表现成什么样才让规模这么惨的?!

篇幅问题,明天继续细看吧~

每周一-周四18:00,拆解基金,学会细读产品,让选基不再焦虑!
基础分析,不作为投资建议,据此投资,盈亏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