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到延津多少公里(长垣到延津在哪里坐车)

2021.5.26 23:16

《中国影像方志》 河南卷 长垣篇

先贤文化铸就文化基石

长垣一带早在春秋时期便是明贤汇聚之地,在长垣市区东北方向约五千米,有一座不足千人的小村庄,名为学堂岗村。它的名字,就来源于一段贤者佳话。

一日,孔子带着众弟子路过蒲邑,并在此处开坛讲学。后人为了纪念孔子随遇而安的精神,便将这里称为学堂岗。

在距离学堂岗圣庙十余千米的伯玉村,同样有一片古朴的明代碑刻。传说,这里是春秋先贤蘧伯玉的墓葬,人们称它为“蘧公祠”。

蘧伯玉主张“施仁爱于民,以德治国”,被后人誉为“中国君子第一人”。同时,他也是孔子一生中重要的挚友和师长。

在长垣市第一初级中学的校园里,静静矗立着一座高大素洁的雕像,雕像中这两个默默守望的长者,正是孔子和蘧伯玉。跨越近三千年的历史,这两位先贤对长垣的影响仍德厚流光。

地名变迁 述说黄河之困

已过耄耋之年的萧岐峻,很早就发现,有关长垣地名的由来,在各大史书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他从无数纷繁冗杂的历史线索中,梳理出一条以黄河为中心的地名变迁脉络。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卫国在今长垣一带设蒲邑、匡邑。时至战国,七雄争霸,强大的魏国开疆拓土,覆灭卫国。为了巩固统治,魏国将蒲邑、匡邑两地合并,设首垣邑,取有“城墙”之意。其邑治所在地,就在今天长垣境内的陈墙村一带。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将首垣邑改设为长垣县,从此拉开了这片土地的建县历史。长垣之名,沿用至今。

根据当地《长垣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为了躲避水患,长垣的县治迁于古蒲城一带。在这里,长垣人的首要任务依然是修筑城墙。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几乎抹去了这片土地上过去的所有印记,只留下一段残存的城基,在后人的唏嘘中,依稀展现了那段长垣先民们战天斗地的炽热年代。

2019年8月29日,长垣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县制历史,撤县设市,开启了崭新的发展篇章。

兴利避害 造就豫北水乡

据《孔子家语》记载,子路任蒲宰时,曾大力主持兴修水利。这是关于长垣水利较早的记载,也是长垣人与水抗争的序幕。在漫长的历史中,长垣始终备受黄河危害之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彻底杜绝黄河水患,在黄河上兴建了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大坝,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自此,黄河安澜几十年。

与此同时,河南省政府也将武陟、获嘉、新乡、原阳、延津、封丘、长垣、濮阳8县市的故有河道疏通,形成了一条全长160千米,与黄河平行的防旱排涝河。它由黄河引出,又最终汇入黄河,人们称它为“天然文岩渠”。

长垣天然文岩渠,距离黄河仅几千米。它向市内连通的河流、沟渠密密麻麻,遍布全市每一个角落,不仅兼具防洪排涝与蓄水抗旱的作用,还给当地带来了丰富的生活和农业用水。2017年11月,长垣黄河水利风景区入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长垣落腔 演绎动人乡音

长垣落腔,起源于古时的民间曲艺莲花落。清朝末年,在杜沙邱村,一位牛姓街头艺人,将莲花落改进成多人多角分别登场的戏剧形式。此后,艺人们不断吸收其他戏曲艺术的特点,最终将其演变为今天的长垣落腔。

杜印生是长垣落腔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曾与当地的几位老艺人撑起了长垣的落腔剧团,并培养了大量落腔艺人。二十一世纪初期,由长垣落腔艺人表演的《三告李彦明》、《卖苗郎》等经典剧目多次在省内外的表演中斩获大奖。

然而,随着杜印生为代表的老艺人相继离世,剧团一度陷入了低谷。在杜印生临终时,王银网受老人的嘱托,挑起了团长的重担。

为了维持剧团的运转,王银网不断寻找着表演机会。闲暇时间,她还会带着团员们给乡亲们免费义演,只为坚守这份传统艺术。

如今,古老的落腔,从乡野田间飘进了菁菁校园,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时光,也使传统艺术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

两百多年前,长垣的先辈们凭借着落腔谋生度日。今天,衣食无忧的长垣人将过去困苦岁月的悲喜记忆,演绎为幸福生活的动人乡音。

厨乡文化 以美食为骄傲

在长垣的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里,当地上百位国家级厨师,正在祭拜创立了“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的“中华厨祖”——伊尹。

长垣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因在烹饪界人才辈出蜚声遐迩。

早在北宋时期,长垣就已经形成了宫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寺庵菜和民间菜五大体系,肉丝带底、烧皮肚、炸八块、芥菜肉等都是享誉大江南北的美食。

在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里,年轻的学生们正在潜心学习。建校50多年来,这里已培养了无数名厨大家。

时至今日,在长垣,专业厨师多达三万余人,其中有上百名国家级厨师。他们烹制的美食,香飘全球各地。

为了进一步发扬“厨乡”文化,长垣市政府还投资,修建长垣食博园,定期举办美食节和名厨交流会。深厚的美食文化,点亮了这座豫北小城的发展之光。

黄河精神 重塑黄泛千里

这里是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区,崔培军正在指导工人们赶制一批订单。

这里汇聚了上百家以起重装备制造企业,园区的年销售额已达百亿元。

魏庄位于长垣东南部,紧临黄河,是名副其实的黄河滩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魏庄几位村民靠着一杆焊枪维修小型的起重设备,赚到了第一桶金,于是,带着乡亲们一起开设家庭修理作坊,并尝试制造起重机。历经30多年的发展,长垣人自主研发的起重机技术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长垣的中小起重机产业,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5%以上。

2020年年初,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将长垣推向了全国人民的视线。

据统计,疫情初期,长垣卫材行业为武汉及国内其他城市提供了数亿件医用防护物资,解决了一线医护工作者和广大民众的燃眉之急。

今天的长垣市,一座规模宏大的“医学博物馆”矗立于生机勃勃的产业新城中。在这里,长垣人发掘、保护中国医疗器械发展的历史。这些珍贵文物,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医疗器械发展的百年历程。

生长于贫瘠的黄泛区的长垣人,如同柔韧却生命力强大的芦苇,他们的血脉中流淌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永不言弃的勇气。正是黄河精神的不断延续,使他们在白茫茫的盐碱地上,开拓出一片富饶的新天地。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中国影像方志

《长垣篇》

播出时间:5月26日 23:16

来源: 央视科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