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媒体的区别)



媒体融合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的重要决议部署。媒体融合也是传统媒体行业自身面临的生死大考,伴随着新媒体的剧烈冲击,传统媒体原有的商业模式惨遭溃败,新的商业模式尚无成熟经验可供借鉴,传媒转型势在必行。

   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媒体始终需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如何处理旧有资源?二是如何布局新媒体?三是要不要跨界?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媒体的转型特色。华商传媒是如何回答这三个问题的?我们认为,华商传媒走了一条进步的而非保守的、尝试将内容生产优势逐步转化为平台服务能力的市场化传媒转型之路。

  一、华商传媒的传统资源优势

   华商传媒在纸媒时代,无论是内容、运营还是产业发展,都可谓是独树一帜、可圈可点,可以说是中国都市报发展中的一面旗帜。

   1.优质内容生产形成的品牌价值

   从1997年7月改版起,《华商报》“民本为魂、民生立报”的理念经过20多年砥砺深耕深入民心,可以说华商传媒与市民生活早已水乳交融不可分割,这种品牌号召力和公信力以及由此形成无形资产是独一无二的。

   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一直是华商的办报宗旨。从最初凸显最有社会价值的重大报道、批评报道、突发事件,到强化新闻的社会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从“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等的专业底线坚守,到“理性、善意、建设性”的温和立场。在这些价值理念的指引下,华商推出过一系列脍炙人口、敢为天下先的新锐报道,成就了一批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名记者、名编辑。

   2.企业化经营形成的市场主体意识

   上个世纪末,随着国家对传媒业改革的推进,一大批党报纷纷开始创办自己的子报,逐步形成了“主报管导向、子报闯市场”的媒体格局。而与作为党报子报的都市报不同的是,华商一开始就诞生在市场环境之中,身上流淌的是市场的血液,而多年来的市场拼杀,已让其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市场主体意识和敢为人先的企业文化,并建立了产业化、市场化的运营管理机制。

   3.多元业务经营塑造的跨界服务思维

   作为媒体,要不要突破自身内容生产的业务范围,去搞多种经营,这在过去的纸媒时代是有争议的。华商由于其企业化基因,一开始就对此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华商传媒的业务除了生产新闻外,还组建了自己的物流“黄马甲”,除了送报纸,还送牛奶、送果蔬、农副产品等各类生活用品。

   此外,华商还广泛涉足车展、房展、广告、演艺、文化地产等多个领域,令人印象深刻的西安车展,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四届,成为西安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商传媒还成立过广告公司、电子科技公司、网络公司、图书公司、电商公司等各种业务类型的公司。

  二、华商的新媒体转型

   在向新媒体转型过程中,不少传统媒体一度认为自身的核心优势在于内容生产,在新媒体环境下也同样应该以内容为王。但事实上,传媒转型这么多年的实践下来,除了少数具有垄断性资源的媒体外,单纯做内容面临诸多问题。没有平台就难以聚集流量,就难以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尽管打造自身平台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似乎是一条不得不走的路。华商传媒经过一系列调整之后,也着力打造自身的平台。

   1.打造面向三四线城市的二三里客户端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其他纸媒都在尝试打造视野覆盖全国、聚焦全国性热点事件的新闻客户端,如澎湃新闻、新京报、红星新闻、界面、极目新闻等,而华商传媒却下沉地市,精心打造基于LBS定位的客户端二三里。从2016年10月上线,二三里同步在陕西、辽宁、吉林和重庆启动运营工作,主要进行内容覆盖、用户发展和商业化推进三部分工作。内容覆盖人群超过1.2亿,PGC下沉运营区覆盖地级市城市数80+,区县数500+,客户端注册用户1240万+,日活用户82万。

   华商传媒这样的选择,既是对一直以来服务本地服务民生的传统继承,也是对当下传媒转型实现突破的清醒认识,更是全力集中其自身优势的自觉选择。

   2.构建具有中央厨房功能的全媒体指挥中心

   华商的传媒转型不仅打造了二三里这样的平台,还建设了具有中央厨房功能的全媒体指挥中心,形成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工作机制和流程。中心以数字化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融入线索分析、舆情研判、新闻采编和发布各个环节,24小时滚动发布新闻,为资源的共享与业务的协同提供便利。

   针对用户需求的实际变化,华商全媒体指挥中心对产品进行了规划,为新媒体不同介质传播量身打造有针对性的新的内容及形式,对讲故事的话语风格、方式、场景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生产具有明显个性化需求的定制化信息服务,即把传统新闻报道的采写和编辑当作内容模块中的原材料,匹配强化各媒介形态的传播特质,再通过对网络热点搜索的舆情分析,资讯聚合的典型化提升,数据整理的可视化呈现,互动传播的介入式传播引导等手段,通过对时、度、效把握,用网言网语提高有效传播率。

   3.形成具有市场服务能力的华商+多元业务生态

   作为一家具有市场基因的企业化媒体,华商从来没有拒绝过多种经营。在当下社交媒体普及化时代,华商尝试进一步优化其产业生态,提出“华商+”方向的优化升级思路。“华商+”是《华商报》主动适应传媒产业生态变化,紧扣用户和市场需求,是实现内涵发展的主动选择。华商是基本盘,+是延伸项、进化值,如+产能,+产品,+产业;+政务,+商务,+服务;+投入,+人力,+技术等等。

   此外,华商也十分注重嫁接科技,融入科技赋能媒体的赛道,围绕数字藏品打造和供应、MCN生态构建、数字文旅和商业虚拟场景搭建、线下数字产业科技秀、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和认证等项目突破和推进,初步构建新型业务生态。

  三、华商传媒的未来进击与愿景

   对于媒体融合而言,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据了解,华商未来将会以打造全媒体传播生态体系为目标,持续实施主流化和走出去工程,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打造四全、四智、四有、四力的新生代媒体。建构扎根西安、优化全省、冲向全国、面向全球的未来传媒的生产、服务系统。

   主流化就是发挥华商传媒灵活创新的特点,更加贴近群众,更加贴近互联网,不断创新,夯实影响力、传播力,更好地助力我省中心工作,为陕西在全国宣传舆论工作中占领高地,履行一份省级主流媒体的担当与使命。

   走出去就是要以“走向世界”项目为依托,建构境外宣传平台,将陕西文化、陕西故事探索性输出,参与到国家形象、陕西形象的构建中。

   华商在面对自身传统优势,既没有抱残守缺,也没有全盘抛弃,而是选择了在继承中拓展、在迭代中创新。在华商报改版25周年之际,我们也期望华商能够凭借自身优良的市场基因,走出一条具有创新性的、具有样本意义的转型新路,成为适应新时代、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和良好市场效益的融合型新型主流媒体,服务于国家战略,服务于社会新需求。

——黄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