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苏轼传文言文翻译徙知徐州到朝廷从之(翰林院士徐州起居注苏轼)

翰林院士徐州起居注苏轼

宋朝理学大师苏轼,字子瞻。历仕北宋四朝,跌宕起伏的一生百度,曾经历徐州知府及翰林院士等职。

徙知徐州

天圣四年(1026年),苏轼因谏阻翰林学士薛佐在报告中明确向对手刘彦达示威,引起御史内外广泛反弹而罢免,被调离翰林院至徐州知府任上。徐州是当时数一数二的重镇,对苏轼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任徐州知府期间,在行政管理和文化建设上都有大有建树,树立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地位,在地方官场崭露头角。

到朝廷从之

苏轼在徐州九年后,文学成就得到认可,入翰林。崇宁三年(1104年)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以后他先后升任四川、湖南知府和翰林院集贤院修撰,嘉泰二年(1202年)任户部侍郎。苏轼任职期间多次讲学,彼此教学的“翰林八友”在文学上协力合作,成为北宋士人群体的领袖人物。他们推崇自由、崇尚真理,与当政者保持距离,是文学和思想中新派文人代表。

身后名声长存

苏轼的诗词、书信和历史著作都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珍宝。不仅如此,他在文化事业上的杰出建树也使他成为历史之上的杰出人物。在任知州期间,他先后整治黄河畔、治理淮泗物资等,又致力于教育事业并创建了“东篱书院”,为东南官员的文化儒雅成才提供了基础。他的人格操守和为文化屈身的思想风范让人永远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