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生事物是什么意思(新生事物什么意思-)

10月12日,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从此,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迈入新阶段。

上世纪60年代至今,我国先后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67个,其中四川46个,通过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开展人工繁育研究、野化放归实验,对大熊猫栖息地进行了保护修复,实现了野生和圈养大熊猫种群的恢复壮大。

然而,保护管理机构政出多门、设置分散,规划范围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大熊猫保护管理水平的提升。栖息地碎片化、孤岛化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大熊猫种群健康仍然面临极大威胁。

2017年1月,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全面启动。这是一场由国家主导、关于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最高级别的保护,试点区域地跨四川、陕西、甘肃3省。

4年试点结束后,“滚滚们”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家。

理顺管理 执行同一套“准入门槛”和管理标准 让分散在各区域的国家公园宛如一个整体

理顺管理体制,成为试点的首要任务。

2018年10月29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后,省林业和草原局于当年11月加挂“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牌子,实行国家林草局与省政府双重领导、以省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9年1月,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7个分局同时在成都、绵阳、雅安、广元、阿坝、德阳、眉山挂牌,作为省局派出机构,实行省管理局与市(州)政府双重领导,以市(州)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分局以下整合各类保护机构设立管理总站。至此,四川初步形成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省管理局-管理分局-管理总站”的三级管理体系。同时,合理划定公园边界,将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

不仅是行政管理体制,在司法管理方面也有创新。

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片区法庭审理一起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案件,被告人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这个法庭就来自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试点中,四川设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并在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眉山及卧龙设立片区法庭,成立大熊猫保护生态检察官团队,探索大熊猫国家公园涉环境资源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三审合一”的审判模式。

“由片区法庭审理专门案件,是四川理顺和推动国家公园管理和综合执法的新尝试。”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试点规划中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74%,涉及多个市州及各类自然保护地。此前,保护地机构重合、权责不一成为管理难点。

管理体制理顺后,即便分散在全省不少区域,大熊猫国家公园也宛如一个整体,执行同一套严格的“准入门槛”和管理标准。

增强保护野生大熊猫频频现身 8000多种伴生动植物同时得到“伞护”

4年试点,大熊猫保护有哪些效果?

“拍到了!拍到了!”8月27日下午,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王朗片区巡护员鲁超,在巡护途中偶遇一只野生大熊猫,大熊猫和他对视良久才转身离开。这距离该片区巡护员上次路遇大熊猫仅隔了5天。

不止王朗片区。试点以来,卧龙、九顶山、大相岭、唐家河等地野生大熊猫活动明显增多,绵阳、雅安、阿坝等地村民偶遇野生大熊猫的报道屡见不鲜。

“野生大熊猫频频现身的背后,是四川在持续增强保护力度。”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试点以来,四川整合投入资金8000万元,完成原23个自然保护地1.5万余平方公里的36次本底调查、210项专项调查,基本摸清了试点区主要保护对象和资源管理状况。加强监测巡护,是保护方式升级的重要手段。我省在试点区布设红外相机监测位点7800个,对3336平方公里大熊猫栖息地和1668条样线进行重点监测;累计设置固定巡护线路900余条,派出各类巡护出勤近9万人次,覆盖面积1.4万余平方公里,共发现野生大熊猫实体30余次。

以大熊猫为核心,四川在试点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自然原真性、完整性。

生态走廊越来越长。实施黄土梁、土地岭、泥巴山等6条大熊猫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修复廊道植被68平方公里,恢复大熊猫栖息地28平方公里,为大熊猫隔离小种群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试点区累计清理关闭矿业权229宗,清理整治水电站289座,引导矿山职工转产就业,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栖息地原生境的影响。

科研成果越来越多。继续依托相关结构平台开展遗传、基因等研究,在大熊猫人工饲养发情、受孕、育幼、野化放归难等课题中取得新突破,不断搭建更加开放的国际合作平台。

保护力量越来越强。通过在试点区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在绵阳分局试点设置共管理事会,推动相关利益方参与国家公园保护建设发展;试点以来,四川共救护病饿野生大熊猫4只,人工繁育大熊猫53只。建立大小相岭、龙溪-虹口2个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9只放归大熊猫在野外生存状况良好。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数据显示,借助充分发挥大熊猫作为旗舰物种的“伞护效应”,四川片区协同保护其他8000多种伴生动植物,在野外巡护中发现其他同域珍稀动物1600余种。

共享红利“人退猫进”的生态新格局 让更多人从生态友好型产业获益

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让大熊猫和它的伙伴们受益,试点区域的人们又得到些什么?

此前,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区域涉及的四川乡镇、村组成百上千,经济收入水平整体较低,数以万计的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依赖度较高,保护与发展矛盾较为突出。如何让人与大熊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是一个观察窗口。假期期间,荥经县龙苍沟镇发展村“元素”客栈老板高奎赚了个盆满钵满。两年前,高奎到发展村走亲戚,看中当地乡村旅游潜力,投资400多万元从周边村民手中租下房屋建客栈。如今,发展村像他这样的投资者越来越多。

背靠大熊猫国家公园(在国家公园外围周边)发展生态旅游,全村农家乐从几年前的寥寥数家发展到如今的60余家,村集体经济从不到5万元增长到34万元。发展村的飞速发展,共享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红利”。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在国家公园建设中探索可持续的社区发展机制,谋划点上聚居、线上游览、面上保护的“点线面”的空间布局,基本形成“人退猫进”的生态新格局。

具体来说,一方面,优先推进原住居民搬迁到周边社区集中居住,整合提升聚居地公共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规划建设一批入口社区和特色熊猫小镇,支持沿线发展生态旅游、科普游憩、民族文化、熊猫文创、特色农林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同时,将位于原保护地外4613平方公里的栖息地划入试点区,实行大面积保护。建立特许经营管理制度,实行差别化保护管理,核心保护区禁止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一般控制区,严格控制生产活动。

为保障试点区周边经济社会发展,我省推动建立《大熊猫友好产品体系标准》,认证了“平武五味子”“唐家河蜂蜜”等原生态产品,已安排各类公益岗位工资等补助4.9亿元,提供培训服务3万余人次。

在2019中国(四川)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上,30家企业有意向参与大熊猫国家公园社区建设,意向性投资达300亿元以上。我省还引入北京山水、桃花源基金会等社会公益组织参与社区保护地和自然保护小区发展。试点以来,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国家公园建设,惠及约25万群众。4年“添砖加瓦”,大熊猫以及千千万万生活在巴蜀大地上的生物繁荣兴旺。

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的消息,让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副局长张绍军感叹:“从简单保护到研究性保护,从保护研究大熊猫本身到保护研究其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四川创新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升级了大熊猫保护格局,贡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川力量!”

知识多一点

公园入口在哪里?公众能去游玩吗?

此公园非彼公园

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不少网友提问:“公园啥时候开放?”“入口在哪里?”“咋个和大熊猫一起玩儿?”其实,大熊猫国家公园并不是我们平常逛的城市公园、森林公园,它们有很大的区别。

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它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2015年以来,我国陆续启动了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武夷山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17年1月,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全面启动,试点区域地跨四川、陕西、甘肃3省,纵横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秦岭山系。

为啥要建大熊猫国家公园?首先,可以有效保护珍稀物种,实现大熊猫稳定繁衍生息。其次,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第三,创新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体制,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最后,可以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大熊猫国家公园和一般公园有何不同?根据安排,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以大熊猫为核心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创新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探索可持续的社区发展机制、构建生态保护运行机制、开展生态体验和科普宣教。一般景区、一般公园是以旅游为主,而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是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前提下,适当发挥国家公园生态体验和科普宣教功能。

总之,大熊猫国家公园是一个更“大”的概念。这既是一个开放式的“公园”,又有明确的禁入界限,目前并没有像一般公园一样设置标志性入口大门。

专访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局长李天满:

以单一物种名称设国家公园

在国内尚属首次

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对于这一重要节点怎么看?下一步如何建得更好?记者第一时间专访省林草局局长、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局长李天满。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不是终点是起点

记者: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意味着什么?

李天满:国家公园是我们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其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也是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以某单一物种名称设立国家公园,保护其生活的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在国内尚属首次,足见国家对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视。

其实在2017年正式启动试点以前,四川已经提早谋划了多年,并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全面开展资源摸底,深入调查体制痛点,在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内各部门单位的共谋共促下,终于开始试点,机会来之不易,我们十分珍惜。

试点期间,仅省林草局就从多个处室机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强大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机构,经过4年多的探索实践,我们在体制机制、生态修复、科研文化等多个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不是终点是起点,意味着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迈入了崭新阶段。

国家公园是新生事物今后将在六个方面持续发力

记者: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还面临哪些瓶颈?

李天满:国家公园在我国是个新生事物。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是老少边区域,保护与发展还不协调,还面临艰巨的考验。

首先是观念问题,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宣传还不够深入,有的干部群众对建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重要意义还不够了解,政策引导还不够。在一些区域,经济发展优先依然是个别基层干部群众的真实想法。

其次是体制机制问题。究竟哪种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大熊猫的保护还需深入研究和完善,包括如何引进、留住和培养基层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确保一线能留住真正热爱保护事业的人。

此外,化解栖息地破碎化和大熊猫小种群保护难等问题仍需较长时间。目前,道路等基础设施、原居民生产生活设施仍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的主要原因,并且还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大熊猫野化放归是解决小种群保护的有效手段,但面临参与野化培训大熊猫圈养种群数量不足的问题。

再次,清理退出各类建设项目和经营活动也是难点。目前省里正在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退出及奖补政策。

最后,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公园管理需求还不完全匹配。国家公园野外工作环境艰苦,但目前巡护道路、巡护交通工具等基础设施设备相对落后,巡护装备缺乏,保护站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记者:破解这些瓶颈,四川将如何重点发力?

李天满:我们的使命、任务不能因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而弱化,必须在六个方面持续用力:一是完善国家公园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二是强化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三是探索完善国家公园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系,四是建立社会协调共管共建机制,五是推动实现国家公园全民共享,六是建立长效稳定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记者:可以畅想一下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未来吗?

李天满:在大熊猫的“伞护”下,国家公园内所有珍稀动植物都能得到更好保护,更多大熊猫生态走廊建成畅通,大熊猫可以像人类走亲戚一样在国家公园内走家串户,自由交流,繁衍生息。同时,随着大熊猫栖息地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大熊猫国家公园将真正成为大熊猫和其他动植物生活的家园。

来源: 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