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天观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东路 1 号,因地处城池正西,在五行中西方属金,故名金天观,占地面积58亩。1993 年被公布为甘肃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天观原为唐代的云峰寺,宋代改为九阳观。民国时期整修院落围墙时在西南角挖掘一块石碑,碑上刻“唐云峰寺,宋为九阳观”等字。明建文元年(1399 年),明肃王朱楧将王府从张掖迁至兰州后,进行改建,“春肇其事,告成于秋,绕垣三里”。并迎请全真派道长孙碧云为主持。嘉靖三十一年(1552 年)再次重修。清嘉庆十一年(1860 年),甘肃督标中军副将刘营成再次增修扩建,道光三年(1823 年),陕甘总督那彦成在金天观内为其父阿桂增建“阿公祠”。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又增建三公祠。
现存金天观建筑面积 1.5 万平方米,总共有建筑42 座,呈三条轴线布局,大部分建筑为原有建筑,部分建筑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陆续复建。
中路轴线主要建筑有元坛祠、真武祠、九天门、东壁厅、西壁厅、法祖堂、天师殿、雷祖大殿、三清殿、东西壁画长廊、玉皇阁、三官殿、三光殿,玉皇阁及厢房连廊、老子殿等。老子殿,也称混元阁,建于明初,位于院内西北九阳山顶,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周出廊,殿内原塑老子像,已无存。玉皇殿位于混元阁南面,明初修建,主体建筑由四组建筑组合而成,中间为面阔三间的歇山顶正殿,两侧各连接面阔两间的悬山顶配殿,正殿明间前出歇山卷棚顶廊,通进深四间。三清殿,也称无极殿,位于玉皇殿南面,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殿内供三清塑像,东、西两侧接庑廊。三官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顶五檩前出廊结构,明间脊枋下有清宣统二年(1909 年)修建题记,室内明间脊檩、脊枋上有早期绘雅伍墨旋子彩画。三光殿与三官殿位置相对,建筑大小形制一样。雷祖殿始建于明初,九檩单檐歇山顶前后出廊结构,檐下施隔架麻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奉雷祖及十人雷神。九天门,即金天观之南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两侧连接廊房,左面为真武祠,右面为元坛祠。真武祠位于中路轴线南部,与元坛祠遥相呼应,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元坛祠面阔三间,进深两间。
东路轴线主要建筑有云水堂、东西厢房、东望河楼、西望河楼、东南角偏门、碑亭、文昌宫、文昌宫东西配殿、文昌宫东西厢房、过厅, 魁星阁及耳房、东西厢房、过厅及耳房、东大门,阿公祠及东西厢房,大门、东八卦亭等。云水堂位于东轴线南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卷棚五檩前出廊悬山顶,屋面覆盖灰布瓦。东、西望河楼对称布局,均为单檐六檩悬山顶前出廊后檐出抱厦卷棚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东南角门位于东轴线东南部,紧邻东望河楼。碑亭,单檐四檩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文昌宫是一座相对独立的院落,位于东轴线中部,大殿为单檐十一檩歇山顶,前出卷棚廊,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屋面覆盖灰布瓦,大殿前两侧分别为配殿和厢房。还有一座西过厅,紧邻西配殿,单檐四檩前出廊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檐下施隔架荷叶墩。魁星阁位于东轴线北部,五檩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室内置楼梯上二层,二层铺木地板,后檐装四扇六抹槅扇门,其余三面装木窗。魁星阁前左右建有东西厢房,对称布局,建筑形制一样,均为单檐四檩前出廊悬山结构。过厅及耳房位于东轴线北部。 山门, 也称东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五檩前后出廊结构,单檐歇山顶,屋面覆盖琉璃瓦,正脊两端饰鸱尾,脊筒子雕刻莲花,外檐施五踩斗栱、雕花额枋、隔架墩、卷草纹雀替,门额题“兰州市工人文化宫”木匾。山门两旁建耳房,屋面铺青方砖。四合院位于东轴线西北部。堂屋单檐五檩前出廊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东西两侧各建厢房,对称布局,建筑形制一样。东、西八卦亭位于东轴线西北部,对称布局,建筑形制一样,均为单檐八角攒尖顶。
西路轴线建筑有三公祠、华祖庙、慈母宫等。三公祠,位于西轴线中部,十一檩单檐歇山顶,前檐出卷棚廊,檐下施五踩斗栱。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慈母宫位于西轴线北部,单檐七檩硬山顶前出廊结构,檐下施五踩斗栱,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檐梁架保存早期的彩画,屋面覆盖灰布瓦。
金天观内还保存有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石刻十余通。
金天观现由兰州市工会管理。2014年,经报请省政府同意,省文物局《关于公布我省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通知》(甘文局发〔2014〕301号)公布其保护范围为:“以雷坛院南北中轴线为基线,向东延伸至金天观东崖挡土墙,向西延伸60米至华林路东侧道牙,南至雷祖殿南台基向南延伸80米至建安公司简易楼南墙基外侧,北至金天观大门踏步北沿东西一线围合金天观建筑北墙基。” 2018年,省文物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甘文局联发〔2018〕3号)公布其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向东、南、西、北各延伸30米。”
(甘肃省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