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货币幻觉(什么是货币幻觉和货币中性)

“人只能作为目的而不能作为手段”,人的目的在于认识自己进而认识世界,然而人的认知水平不同,提取的信息不同,进而得到的结论不同。在现代经济学的背景下,我们从“理性人”的角度出发,得出“人们基于自利的本质而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作为交易中介的金钱货币成为众人追逐的对象。

然而实际上货币本身并没有多少价值,但是“它能买到东西”这一关念却根深蒂固,基于人们的思维定势,它的存在又进一步固化了。事实上并非所有金钱货币都能换到东西,不少国家的货币一文不值。

人们对货币的信任是基于一种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的形成来源于对金钱货币发行信用权威的依附,这种依附几乎接近于本能反应,深深地印刻在人的潜意识当中!对权威的依附也是自我保护(自利),从群体角度看就是“从众”或者说一种“群体无意识”的表现。人们错误的估值金钱货币,依赖权威,一旦所依赖的信用透支或依赖过度,这种“货币幻觉”就会被打破。所有经济萧条、信用危机都伴随着幻想的破灭,有人破产跑路、有人上吊自杀,然而,人们对痛苦的知觉往往是短暂的,又一轮的剪羊毛又拉开了序幕!

逐利是货币的本质,自利是货币的外壳,在群体无意识的驱动下,没有人愿意主动戳破幻觉的外壳,为了维持自身所得利益最大化,人们宁愿相信空中楼阁能够存在。就是这种自欺欺人式的自利产生了伤人害己的结局:“好奇害死猫”,“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种把人当做手段的逐利行为终究自食其果。

不少学者质疑经济发展本身是否有必要?至少人们的逐利不应该过度,让人成为目的而不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