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什么时候引进的(保险什么时候引进的知乎)

11月24日,由央视网打造的我国保险行业首部发展纪录片《大国保险》播出,它全时空全场景地梳理、记录和再现了中国保险业百年来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我们根据该纪录片,提炼出以下重要时间点,并将之分为五个时期,梳理出中国保险业的历史脉络。


萌芽与初创

1805年——英国人在广州开办了第一家在华外资保险公司“谏当保安行”,由此拉开了中国保险业在未来两百多年时间里跌宕起伏的发展大幕。


1842年——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殖民者对江海权利之操控更进一步。为“救亡图存”,魏源、郑观应等数位思想家和实业家,在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方略中,试图引进现代保险理念。


1875年——在洋务派首领李鸿章改造下,“保险招商局”成立,民族保险业初露曙光。


民国时期——一批工商界的有识之士,兴起了振兴民族保险的烈烈大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就是胡詠骐。


1931年——胡詠骐在留学归国后积极投身保险事业,创办了“上海宁绍人寿保险公司”,对民族保险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为保存实力,国民政府呼吁民族工商业内迁,13名保险界精英共赴国难。在新中国成立后,这13位传奇人物中的多位保险精英,成为中国保险事业的骨干力量。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人保”)成立。


1952年——中国人保全国分支机构达1300多个,一举改变了新中国成立前外国资本控制中国保险市场的垄断局面。


停办与复业

1958年——全国财贸会议提出停办国内业务。国内保险业从1959年开始,陷入了长达20年的停滞期。


1963年——英国劳合社的钟声响起,新中国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大型货轮“跃进”号沉没。该事件的顺利解决,使得国外业务得以继续开展。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国内保险业务的恢复被提上议事日程。


1979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决定在恢复保险业的同时,也恢复中国的保险教育。


1980年——中央财经大学经过批准,于1980年正式招生,国内的第一届保险专业学生出现了。


扩容与飞速发展

1984年——南开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大、辽宁大学设立了保险专业。进入90年代以后,北京大学等综合性大学也相继开办保险专业。保险人才的大量涌现,让人保在复业后迅速壮大。


1985年——《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颁布。


198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设立,打响了中国保险体制改革的第一枪。


1988年——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深圳平安保险公司”成立。


1991年——交通银行组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这家带有海派风格企业的成立,使得中国保险市场上形成人保、平安、太保三足鼎立的格局。


1992年——南方谈话的旋风席卷全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新华、泰康、华泰、永安和华安保险公司成立,迅速在保险界崭露头角;友邦梦回上海,首创个人营销制度。


1995年——《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编制成功,一举摆脱多年参考国外生命表的窘境,为中国寿险精算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实施,确立了保险分业经营原则。


1996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进行体制改革,在成立中保集团的基础上,下设三个子公司——中保财险、中保人寿和中保再保险,还有一个香港中国保险,管理集团的海外业务。


1996年——原卫生部副部长何界生部署了在全国范围内动员并招募营销员上街宣传寿险的“霹雳行动”。个人营销制度,在何界生的改造下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年,我国保费收入120亿元,1997年达到400亿元,并一举超越财产险。


1998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同年,中保集团撤销,三个子公司成为独立法人,名称更换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再保险公司。


走向全面开放与政策松绑

2000年——中国保险业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和上市的新探索,冲在最前面的是中国人保。


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体量最小的保险业,成为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优先选项。


2003年——中国人保完成股份制改革,发起设立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当年登陆香港,成为中国内地金融机构整体海外上市第一股。同年,中国人寿在纽约和香港上市,2007年又回归A股,成为首家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


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发布,允许参股商业银行和境外投资等新政,打开了保险业大发展的空间。借政策东风,保险业进入扩张期,至2006年,全行业总资产已近2万亿元。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俗称“新国十条”),提出建设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的目标,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


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宁波建设成立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同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创新型保险要素市场——上海保险交易所揭牌成立,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实现制度创新、谋求跨越式发展的又一个有益尝试。


纠偏回归

2018年——安邦集团存在违反《保险法》规定的经营行为,可能严重危及公司的偿付能力。原保监会依照《保险法》规定对安邦集团实施接管。这一事件,也提醒各家公司,“保险要姓保”,保险必须要回归保障。


2021年——已经有11家保险公司位列《财富》世界500强公司之列,包括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泰康保险、新华保险、中再集团等。



遥望200多年的历史,中国保险业走过了一条萌芽、初创、停办、复业、扩容、飞速发展、全面开放、政策松绑、纠偏回归的曲折发展之路,可谓筚路蓝缕,沧桑巨变。

从广州谏当保安行到今天,一代代保险人前赴后继,不懈奋斗,为中国保险事业贡献力量。他们承担民族大义,博爱天下苍生的品格,逐渐形成了保险行业的使命担当。

现如今,我国已经是拥有24万亿总资产,保费规模位列世界第二的保险大国,从这一角度看,无疑是为世界贡献出了一个保险大国崛起的中国样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