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币收藏中,品相也是决定价值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特别是未流通的银币的“原光”。
那么什么是“原光”?
“原光”又分哪些等级呢?
关于原光原光是指在压印时,金属在模具的巨大冲压下,受到挤压而流动,形成的那层金属褶皱(挤压纹)。这种金属褶皱会使得机制币在不同角度下反射出漂亮的粉状光芒。在未流通币上,原光是光从币面反射的结果。原光的亮度由这些挤压纹反射光线的方式和强度所决定。
袁世凯像共和纪念“L.GIORGI”签字版壹圆银币样币/NGC MS62
以银币的原光举例1.平淡原光(MS):
压力不足、币模磨损或破裂、坯饼分量不足时压印出的银币带有平淡原光。清洗过的银币通常会展示这样的原光,当然清洗前它们肯定亮丽得多。
2.丝缎原光(MS):
如果银币压印时压力正确、币模没有过度磨损或破碎,产生的原光就叫丝缎原光。它们会展现某种车轮光效果,通常看上去赏心悦目,表面上带有轻微的“辉光”。
3.霜白色原光(MS):
带有霜白色原光的银币很多。这些钱币上回旋的车轮光使它们居于最出彩的中国钱币之列就是我们常说的粉光。这些钱币上的设计成分通常有凝霜效果,与带有白色原光的底板成对比。
4.类精制原光(MS+PL,PL,PL+CAM)
银币有些机制样币或初打币,带有这种原光,底板有镜面,大部分还有凝霜的设计成分。比如样币的户部一两等,流通币袁大头、孙小头、船洋、北洋34年、造总等初打币都有类精制原光出现,但数量稀少,现代熊猫普制银币,早期年份生产的一般都有类精制原光。
5.精制原光(PR,PR+CAM,PR+DCAM):
1979年以后,我国开始生产精制银币,用于出口创汇,并开始使用精制工艺,设计成分和文字字母喷砂,产生凝霜效果,底板抛光镀硬铬币坯抛光,压印出的银币一般都带有极度“水灵”的底板,而挤压纹即使在放大镜下面也观察不到。还有不带镜面的喷砂精制币,包括喷砂儿童年,喷砂足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