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音乐有什么(实验音乐有什么特点)

南都讯 6月10日晚,荔湾艺境之“有嘢听——荔湾寻声记”在荔湾区粤剧艺术博物馆广福台上演,“有嘢听——荔湾寻声记”通过在荔湾驻地的日常声音采集以及与粤剧演奏家的即兴表演碰撞,以当代实验声音的角度重新理解与聆听荔湾。

表演由“寻声”“得音”“和乐”三个篇章构成。一阵粤剧锣鼓的开场,接着从收集来的“声”出发,现场利用电子效果与混音技术,带出一个大家熟悉的本地生活背景声场;中间结合传统古琴的音色衔接,转到以一些“锅碗瓢盆”之类的生活用具与粤剧锣鼓等打击乐的对话场面,体现乐器本身之“音”;最后回归到传统粤剧的演唱,保留粤剧曲目片段的传统演绎,突出“乐”的和谐。

“有嘢听——荔湾寻声记”项目邀请当代艺术家和实验音乐人沈丕基参加创作。来荔湾之前,艺术家设想从色香味的角度去构思,来到荔湾后,因为荔湾与粤剧密不可分的关系,便决定以粤剧的音乐性来思考,沈丕基特别邀请了粤剧青年演奏家朱俊杰、梁倩瑩和粤剧演员共同即兴创作。

在泮塘五约、恩宁路、永庆坊、龙津路、荔湾湖公园、宝源路、驿巷等区域的走访过程中,艺术家发现荔湾保留了不少现代城市中已经消失的声音,例如自行车在石板路上经过的震动声,西关大屋屋檐下鸟笼里的清脆鸣叫,街坊邻里炒菜的嚯嚯声,走街串巷收购废品的吆喝声,茶楼里的鼎沸人声……

大众往往对视觉信息更加敏感,声音携带的信息往往被忽略。但若想领略荔湾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原汁原味的本地文化,“声音”无疑是一条无形而强烈的线索。艺术家将前述声音采样加入表演中,用声音传达荔湾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表演选址在粤剧艺术博物馆的露天戏台广福台,充分体现了粤剧传统的观看习惯。粤剧艺术与岭南园林有着极深的渊源,历史上西关私家园林中的戏台就是粤剧表演的载体,比如曾经荔湾湖边的海山仙馆就在园中湖上设有戏台。在古典戏台上演一场现代实验音乐,也是对“老城市新活力”的一种别样解读。

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实习生 李晓昕

摄影:南都记者 黎湛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