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深圳市政协2022年上半年“一起来商量”市领导与委员面对面协商座谈会举办,协商主题是“股权投资与创新发展”。深圳市政协委员肖京在发言中建议,深圳应迅速展开金融“新基建”,培植S基金集聚土壤,申请设立股权投资份额公开转让平台,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增加一个公开的退出渠道。
座谈会现场位于创办不久的香蜜湖国际风投创投街区,深圳市主要领导及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10个职能部门以及福田区有关负责人,共同与委员们进行面对面的协商交流。肖京系深圳市政协委员、中国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会长。
肖京介绍,平安作为长久期、大规模的保险资金,股权投资主要以财务性投资为目的,选取具有稳定收益或上市预期的成熟期直投或基金项目为主,同时以支持国家实体经济发展为导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已在深圳成立和投资多个股权投资基金。截至2021年末,平安保险资金累计股权投资金额近2000亿,典型项目包括中集车辆、菲森科技、深投环保科技、麦科田生物医疗、深投环保、南方银谷、恒安兴等诸多深圳当地优质企业,另有诸如荣耀手机等超大型项目正在推进中。
肖京介绍,立足金融科技企业角度,结合平安在日常股权投资实践,发现发展中也遇到一些问题:首先,保险资金监管细则不完善。对于科技型企业等战略新兴行业的险资运用缺乏细则。对于保险资金参与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缺少细则。其次,投资渠道有待拓宽,政府引导基金有待完善,夹层基金有待探索。第三,退出渠道有待丰富。
因此,肖京建议,首先是应完善政府监管细则。“希望监管能够就上述政策出台相关细则,从风险因子、权益比例、投资方式等政策上对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引导。在计算风险因子时,对于在国家鼓励的ESG、战略新兴、科技型企业等行业进行的非经营性财务投资,如投资相关行业的直投股权项目或股权投资基金,按照偿二代二期规则下股票基金28%风险因子进行计算。”
其次,对市场化债转股等支持实体经济的创新产品出台业务细则,明确创新性产品的大类资产分类、投资比例限制等保险资金运用标准,避免存在实务操作与监管认知不一致导致的合规风险。最后,是拓宽投资渠道,比如优化深圳引导基金的运作模式,探索夹层基金等创新股权投资方式,丰富私募投资退出渠道。
【记者】李荣华
【作者】 李荣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