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为什么(富士康为什么每年都有人死)

许多人也许不相信,曾经的富士康在深圳一度是打工者眼里的“香饽饽”,那时候能够进入富士康上班,是一件让人觉得幸运的好事。

大家都知道,真正让富士康快速发展的时期是代工苹果手机之后的本世纪初的零几年,那时候的富士康可以说是如日中天,与同类工厂相比,那时候的富士康薪资福利要高出一大截。因为富士康,许多人知道了深圳龙华这个地方,这里就是富士康的大本营,也许是富士康成就了今天龙华的繁荣!

相较于如今富士康招人需要用奖金,返费等各种激励手段,那时候的富士康根本不愁招不到工人,许多人要进富士康要托熟人介绍或者给人资拉关系给钱才搞得定。实在没熟人找职介所你必须要交推荐介绍费才有面试机会!

那时候的富士康,不仅包吃包住,员工的福利也是相当不错的。但是由于苹果的业务增长实在太快,订单的爆发性增长导致产线的生产任务十分繁重,员工超时加班成为家常便饭,而管理者的简单粗暴让员工无法接受,以至于后来发生了大家都知道的大事件,最后苹果公司的介入,痛定思痛的富士康在产业版图快速扩大后除了大涨了员工的工资外,也在人性化管理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这实际上在整个中国用工环境上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那么,为什么后来,富士康又怎么从一个“香饽饽”变成职场人见人嫌的弃儿了呢?

随着富士康代工帝国的快速扩张,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迎来了这个全世界最大代工企业的开疆扩土,从南到北,至东向西,富士康科技园遍地开花,如此庞大的企业肯定对工人的需求是非常大,为了招到工人,富士康甚至动用投资所在地的政府资源帮其招聘工人,慢慢的,富士康对聘用的工人的条件要求悄悄变得宽松了,年龄从早期的二十多岁慢慢放宽到四十几岁,学历几乎就没怎么严格要求!

自从2012年富士康大幅增加员工的基本工资后,用工成本也是快速上升,原本就因为四处扩张,导致管理人员队伍素质跟不上,一方面,富士康意识到了单纯依靠苹果的危险性,所以开始尝试转型。后来富士康推出自己的电子品牌富可视,探索万马奔腾计划,尝试模仿国美苏宁打造自己的电器连锁品牌店万得城,打造飞虎乐购以及升级版的富联网电了商务……这一切都投入了庞大的资金,但受制于没有专业人才,缺乏技术支撑,没有创新求变,无一例外最后悄然无声的都失败了!

富士康作为上市公司,股东们肯定要赚钱分红啊,而用制造赚的钱投入的这些新开发业务,最后还是要在制造这里找回来,除了压缩开支,开源节流外只能在员工福利方面下手了!

于是这才有了员工几年不涨薪(或者涨薪都是象征性的一点点)!每年的摸彩福利悄悄没有了!员工的免费洗衣福利没有了!休息日节假日免费车接送进城取消了!相亲相爱、开年红包、假日慰问金都换成了礼品!员工的生日会也没看到举办了!每年例行的优秀员工旅游也停办了!

实际上,富士康对外报出的每年营收一直是在增长的,其在世界五百强的排位每年都是往前上升的,虽然整体利润确实增幅不大,但相对于员工停滞不前的薪资,证明富士康对底层员工确实做得没有以前那么好了,加上现在富士康在用工模式方面已经采用了派遣工与正式工的混合制,其经营了这么多年的企业文化完全没有了一点吸引力!对劳务派遣工来说,这只是一份临时工作,随时都可以离开,对于正式工来说,同样的工作收入还远远没那些打混的临时工高,这样的公司员工自然产生不了向心力!

跟同类型的大型制造业企业相比,富士康的薪资待遇基本没有了任何优势,加上其多年累积的负面影响,许多人一说到这个企业会产生习惯性的不良看法,虽然富士康在尊守劳动法规上其实已做得非常不错,但对于社会上许多人来说,似乎入职富士康就意味着进入低层次的黑心工厂,以至于有许多在富士康工作的人在面对熟人的询问就职单位时都闪烁其词或者顾左右而言他,这其在是让人觉得无奈而悲催的事!

通常来讲,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所在的公司企业越来越好,自己也能在企业里进步成长,富士康从曾经的“香饽饽”沦落为人见人嫌的弃儿,这背后的理因是不是值得同行们深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