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电视为什么不买了(联想为什么不生产电视了)

联想为什么总是“被骂”?全因一个26年前的决定

大家好,我是猫饭君。

最近几个月有关联想的消息好像就没有好的。首先是国庆假期第二天联想主动撤回了科创板IPO上市申请,仅仅经历了7天国庆长假和1个交易日便终止了回大A股之旅。紧接着是各路媒体对联想的一顿“痛骂”,什么联想上市是为了给高管分红,几个高管上亿薪水把公司掏空,联想研发费用只有3%,仿佛就在对着众多吃瓜群众说:联想完蛋了。而最近知名大V司马南手撕联想的声明再一次将这家备受争议的公司推上了风口浪尖。所以联想究竟是怎么了?这家老牌科技企业到底还行不行?为什么联想总是“被骂”?

时间回到2012年的夏天,刚刚高考完的我正在大大小小的电脑城选购自己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有人问为何不在网上直接下单一台Macbook Pro,第一那时候没人会信任在网上买电脑,第二那时候也根本没人买生态非常不健全的苹果。对于一个非常想在LOL假期排位赛中冲上钻石的很多人来说,唯一的梦想便是一台联想小Y——也就是Y470。

在那个年代,虽然不乏像戴尔、华硕、惠普这样的竞争者,但放眼中国乃至全世界来看,那个年代的联想便是PC世界的王者。在我上大学的同一年,根据Gartner的数据,联想超越了惠普登顶全球PC出货量第一。以至于在每一个凌晨的男生寝室里,都可能会有一台联想电脑发出那声熟悉的“Pentakill”。

的确,联想曾经经历过PC时代的辉煌。在计算机普及的年代,作为中国企业的联想电脑以一己之力扛住了诸多外国厂商,并接连收购了IBM ThinkPad、富士通和NEC等一众企业,振奋民心,“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么样”也一度家喻户晓。以至于每次在联想的电视广告后听到英特尔熟悉的“铛铛铛铛”后都莫名激动,成为童年的向往和美好回忆。

可谁知,这却是联想PC业务最后的辉煌。2014年“互联网思维”风靡大江南北,那年11月24日,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找了10个被认为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年轻人在颐和园的一处院落畅谈,其中有一个人问柳传志认不认同张瑞敏说的“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也许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柳传志有些发懵,反问道:“成功的企业不能是时代的企业吗?”

其实这句略带玄学的话,即便放在今天,作为一个大厂社畜的我也无法真正理解背后的含义,也无法深刻洞察目前整个科技业态和时代趋势的翻云覆雨,比如什么元宇宙、量子计算,听上去就像是远在天边的事情。可作为一名决定企业生死大权,见得多了的企业家,柳传志一时的困惑,却让这家企业开始远离舞台的中心。

就在我买联想Y470的2012年,作为联想第一大业务的PC业务迎来分水岭,开始一路下滑。终于明白过来张瑞敏那句话的联想开始认识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威力。毕竟前有苹果打破全球手机形态,后有小米从供应链到渠道的高歌猛进,这让包括联想在内的硬件厂商惊恐不已,就连之前稳扎稳打的华为和中兴也开始学习小米的“互联网思维”,边学边打。

可是,错过了移动互联网两年的联想,却依旧“天生骄傲”。在一次联想的高层会议中,小米一直被认为是“只靠营销,上不得台面”的打法,联想内部也弥漫着一种傲慢情绪。毕竟,当时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手机胜券在握,有着国际化并购IBM成功经验的联想自信满满。令人遗憾的是,2013年,联想花了29亿买下了摩托罗拉品牌,却并没有在市场上激起什么水花,就连CEO杨元庆后来也承认对摩托罗拉的收购出现了大问题。随后,联想开始在手机业务上“去联想化”,只保留ZUK和MOTO两大品牌,结果呢...前者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而后者,走到大街上放眼望去也很难寻觅到踪迹。

PC业务下滑,手机业务重大失误,再加上数据中心业务不给力,总是想吃老本的思维和路径依赖让联想在2016年坠入了低谷。在那年联想的亏损达到了1.28亿美元,也是杨元庆失眠最多的一年。面对多条业务线的颓势,如果你是联想CEO会怎么做?短期来说继续卖卖电脑肯定能维持住现金流和短期业绩,但如果这时候不变,那可能就真的变不了了。

如果故事只讲到这里,那么这期视频的名字可能就真叫做《联想集团灭亡史》了,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在即将“翻车”的时刻,联想和它的掌舵人,开始讲起了新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卖卖PC、卖卖手机的旧故事讲不动了,也没人信了。至于怎么讲故事,与华为海思专注于芯片设计不同的是,联想把眼光投向了“一朵云”。

在2016年5月的时候,联想集团开始了“设备+云”战略的初步构思,简单来说就是不止卖卖PC、手机和服务器了,而是用云计算将这些业务整合起来,顺便提供应用、服务和解决方案。在2019年提出的“端-边-云-网-智”技术架构中,联想对未来的设想囊括了终端设备、边缘计算、云计算、5G和人工智能,试图将属于未来的所有技术都囊括到自己的包袱里,让人不禁怀疑以联想3%研发费用的技术能力和屡战屡败的应变速度,能否支撑得下庞大的野心。

但事实证明了联想依旧在走自己的老路。令业内人士诟病的是,从最新财报来看,联想还是没把云计算和基础信息服务做起来——卖电脑、手机和智能终端的智能设备业务集团营收146.66亿美元,但提供云解决方案的基础设施方案业务及方案服务业务收入只有18及11亿元。即便在研发投入上,联想的研发支出仅有行政和销售费用的一半。如果从过去三年来看,联想的平均研发费用率也仅有3.05%,是科创板上市公司平均费用率的六分之一。

因此,苦心经营多年,很遗憾联想还是个卖电脑的,尽管如此,联想依然活的很滋润,即便不回A股上市,疫情后巨大的电脑需求也让联想重回PC王座。

让我们回到视频开始的问题,联想为什么总被人“骂”?也许司马南所说的高管薪资高、资不抵债风险大、股份制改革问题多等只是表象,联想真正的症结,在于其一直根深蒂固的“贸工技”情结,简单来说就是销售大于加工制造大于技术。1995年,柳传志正式提出了“贸工技”说法,废除了“总工程师”一职,并在1998年将“贸工技”提升至战略高度。在此后的很多年里,联想的研发投入总和,都不及华为的十分之一。

这也直接导致了联想和华为的分道扬镳。1994年,和华为同时立项的联想第一台交换机——LEX 5000研发成功,容纳用户数量是是华为C&C08 2000的2.5倍。但在二十多年后,坚持“技工贸”的华为已经在通讯设备、芯片设计和手机业务上独占鳌头,甚至已经开始在联想的老本行——PC业务上侵蚀联想的基本盘。

如果说中国的企业家都有一种“做大”的情怀,那么联想便是其中的优等生。很多年前阿里巴巴的“总参谋长”曾问过柳传志一个问题:“未来联想是想做大,还是想做强?”柳传志犹豫了一会,回答道:“那还是做大吧。”后来的故事,便是深耕技术的华为在2008年营收超过联想,并将优势保持至今。

虽然做大给联想带来了无数赞誉,但知道外部环境的风云突变后,人们才意识到“做大”在关键时刻根本不顶用,“做强”才是掌握产业命脉和保持竞争的根本。

当然,吃瓜群众也不必对于联想太过苛责,毕竟无论“技工贸”还是“贸工技”本质上只是企业自己选择的道路,无关对错,跟华为比,没有几个企业能够不被碾成渣。并且相比各自为战的很多企业,联想的硬件和云计算更够更有效协同,不仅能提供云端技术支撑,还能提供云基础设施。这是联想的优势,也是市场一度看好联想的核心逻辑。

时间回到2014年的颐和园,当一名年轻人说出了那句经典的灵魂拷问“认不认同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时,柳传志虽然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但在7年后的今天,在联想主动撤回科创板IPO招股书的那一刻,故事似乎已经有了结果。

毕竟,时间告诉我们,成功的企业都是踏准了时代节拍的企业,但是却没有人能够永远踏准时代的节拍,企业家如果不自我颠覆,就会被别人颠覆,就会最终被这个时代颠覆。

这里是不客观分析人士一颗猫饭,让我们一起观察财经动态,把握财经大势,欢迎点赞投币收藏一键三连,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