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志势代表什么()

七十一、琼楼遗恨


“天上琼楼十二阑,莫将容易比人间。风生汉帝延凉殿,日落吴王销夏湾。”

——明·沈明臣《琼楼》


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曹操大军南下的消息传到襄阳,镇南将军、荆州牧刘表在惊惧忧虑和一万个不放心中撒手人寰,享年六十七岁。

刘表去世后,次子刘琮在亲曹的蒯蔡势力的支持下嗣位,继承了荆州政权。


在刘琮嗣位的问题上,揆之史籍,似乎蔡瑁、张允一系发挥的作用更大。《三国志》云:“初,(刘)表及妻爱少子琮,欲以为后,而蔡瑁、张允为之支党,乃出长子琦为江夏太守,众遂奉琮为嗣。”(《三国志·刘表传》)《资治通鉴》说得更直接:“(刘)表卒,(蔡)瑁、(张)允等遂以琮为嗣。”(《资治通鉴·建安十三年》)

当然,在刘琮降曹的问题上,蒯越等荆楚名士和流寓北士似乎发挥的作用更大。


而事后的发展,也一如刘表所料。

果然,刘琦忿怒了。

刘表死后,接班的刘琮为了安抚哥哥的愤怒,让出了父亲的成武侯爵位,“以侯印授(刘)琦,琦怒,投之地,将因奔丧作难”(《后汉书·刘表传》),“刘琦伪辞赴丧,有讨(蔡)瑁、(张)允之意”(《典论·奸谗》)。一个有名无实的侯位,当然抚平不了刘琦内心的伤痛和愤恨,他立时安排部署,要趁着为父奔丧,打起讨伐蔡瑁、张允的旗号,对襄阳动手了。

果然,刘琮没有守住父亲的遗产。

刘琮在继承荆州以后,也曾有过与蒯蔡豪族齐心合力,或者依靠刘备的辅佐,“据全楚之地,守先君之业,以观天下”(《三国志·刘表传》)的雄心与梦想。

但此时曹操大军经过一个月行军,已经出现在宛城,刘琮在嗣位之初就面临着严峻考验。他不但年轻,且正如刘表所说的“不才”,在缺乏刘备支持的情况下,根本没有任何对抗曹操的思路、办法和能力。

更何况,刘琮的拥护者,蒯越、韩嵩及东曹掾傅巽等,还有王粲,无不劝他投降。

傅巽有一句分析,“诚以刘备不足御曹公,则虽全楚不能以自存也;诚以刘备足御曹公,则备不为将军下也”(《三国志·刘表传》)。就是这句话,成了压垮刘琮抗曹之心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刘琮最终选择了投降,背叛了父亲的遗志、遗命,将荆州拱手送给了父亲十数年的大敌曹操。

果然,刘琦没有违背父亲的遗志。

尽管刘琮襄阳投降、“举州委质”,尽管刘备当阳大败、“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三国志·诸葛亮传》陈寿上《诸葛亮集》表),但刘琦仍不愿意归顺曹操。

刘琦在去襄阳奔丧并准备攻击刘琮的路上,遇到了在当阳大败的刘备,了解到了荆州面临的严峻局面,立即带着刘备和前来考察荆州形势的江东鲁肃,转身一同回到了夏口,再谋良策。

果然,刘备没有抢劫兄弟的荆州。

刘备得知刘琮投降的时候,曹操大军已经出现在宛城。他在惊骇之下、危急时刻,紧急商议应对方案时,出于对刘表的浓厚感情与承诺,更出于对当时形势的理性分析与判断,断然否决了“劫持刘琮和荆州文武退守江陵”的计划;在南撤路过襄阳时,又果断拒绝了诸葛亮关于“剿灭刘琮夺取荆州”的建议。其后,刘备在襄阳城东,“过辞(刘)表墓,遂涕泣而去”(《三国志·先主传》注引《典略》)。

这可能是作秀,但却未必不是真情流露。

果然,二子殊途了。

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与刘琮,因其本人或其属下、党羽的不同倾向,在荆州倾覆之下,未及当面反目,便劳燕分飞,分属不同阵营。这恐怕也是刘表生前最为担忧的事情之一。

不仅如此,自此之后,他的两个儿子便如风吹浮萍、雨打柳絮,再也难以把握自己的前途与命运了。

已投降曹操的刘琮自不必说。

刘琮降曹操后,被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但明眼人都明白,这只是个挂名而已。曹操还让他担任谏议大夫,“参同军事”(《三国志·刘表传》注引《魏武故事》),这是要他发挥“余热”,为平定荆州服务。

后来,曹操曾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三国志·孙权传》注引《吴历》)。或许正是因为被如此轻视,刘琮才能得以在乱世之中存苟活下来,而没有象袁谭、袁尚那样国灭身死。

刘表的小儿子刘修,大概也是与刘琮一起降曹的。

已站在刘备方面的刘琦也殊难预料。

在曹操追击之下,刘备仓皇狼狈南逃,如果不是刘琦占有江夏,刘备真是没有立足之地了,恐怕也只能南下交州,投奔苍梧太守吴巨了。

刘备在当阳战败之后,兵残将寡实力大损,虽然不至于像后来鲁肃说的“不当一校”(八百人)那么少,但也决不会像诸葛亮说的“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那么多。如果没有刘琦的江夏部众万余人,“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三国志·鲁肃传》注引《吴书》)的刘备,哪来与孙权平等联合的本钱?


江夏之战,黄祖身死,部下或被杀或被虏,损失数万,江夏的万余部队(《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云“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只能是刘琦从襄阳带来的,自然是忠于他的那一部分。

黄祖被杀、江夏失守之后,刘表派刘琦出镇江夏,只给了他一万多人马;而将刘备调往襄阳近畿的樊城,并且扩充兵马、配属水军,可见防守重心仍在北方。


刘表与孙权是死敌,江夏与江东是世仇。诸葛亮为刘备出使江东,刘琦自然不便派出重要使节。刘备的名声加上孙权的宿怨,联合抗曹的主动权就这样落到了大败之后且寄人篱下的刘备之手。刘琦从此被边缘化,再难保持其自主性了。

赤壁之战第二年,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上表朝廷,推荐刘琦出任(继任)荆州刺史(而不是州牧),然后打着刘琦的旗号南征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四郡很快投降,刘备终于有了一块儿落脚的地盘。当然在名义和法统上,这荆南四郡还是属于刘琦的。

不久之后,就在当年,刘琦就去世了,刘备的部下文武共同推荐刘备出任了荆州牧,而刘琦所部,也就正式转归刘备所有。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刘表的身后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