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历史话题,而秦国横扫六合一统天下更是被视为千古壮举。但是大家知道吗其实秦国由始至终都一直被东方各国所排斥,所敌视。由开始的视为边僻小国到后来的虎狼之秦,秦国一直游离在山东六国的系统之外。
为什么这样说呢?纵观战国史,在山东六国口中,很少能听到关于秦国的好话。战国由开始到结束250多年历史,魏、齐、楚、秦、赵等国家曾先后成为霸绝天下的国家。但为何单单秦国被称为“虎狼之秦”。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山东诸侯国一共进行了五次“五国伐秦”。究竟什么原因令山东六国如此仇视秦国?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一、皆为诸侯,来源不同。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的列国纷争来源于周朝的分封制度。当初追随周文王、周武王推翻商朝的功勋元老或者王族子弟一一分封成了诸侯国,后来周天子对诸侯国的掌控度越来越低。诸侯国间纷纷征战,胜者国土增大国力增强。优胜劣汰,由此就形成了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形式,齐楚齐燕赵魏等国皆来源于此。
但是秦国不一样,秦国起源戎狄蛮族,周建国之初,秦只是为天子养马的小部落。周宣王时期因养马有功才被周天子封为附庸,离诸侯还有十万八千里。直到周幽王被西戎攻杀只有秦国来救,被周平王赏识,护平王东迁有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所以秦与六国虽同为诸侯,但毕竟来源不同所以被六国排斥!
二、初期贫弱,风俗野蛮。
秦国建立后虽有穆公称霸之壮举。但其后接连乱政使秦国愈发贫弱,连周天子赏赐的河西之地都丢给了魏国。国内更是民贫国弱,多次妄图夺回失地却被当时霸主魏国打的丢盔弃甲几近亡国,所以战国之初秦国在六国严重只是贫弱小国,深受六国鄙视排挤。而且秦国出身戎狄,风俗胡风不化。据传商鞅变法之前的秦国国民私斗成风、祖父子孙多辈男女同居一室。因为这些风俗六国纷纷嘲笑秦国,当然不愿意接纳秦国了。
三、不守信义,斩首为功。
秦国几代乱政,老士族把持朝政国力日渐衰落。秦孝公不堪秦国衰落联合商鞅实施了名流千古的“商鞅变法”。此后移风易俗,奖励耕战。平民百姓也可凭借耕战换取爵位。
秦军授爵的标准就是士兵的斩首数量,这与封赏,赎身赎罪有着直接的联系,这样军队的战斗热情就被调动起来了,想要富就必须上战场杀敌斩首来换取爵位。史书记载每次大战以后秦军士卒耀武扬威腰悬人头。此等“暴行”当然被六国贵族所诟病。
而且自张仪连横以来,秦国素以不守信义著称。比如张仪欺楚,本承诺奉送商於之地六百里到后来履行承诺时被张仪巧舌如簧说成了六里。昭襄王约楚王会盟却囚禁其于章台。秦王欲以十五城换赵国和氏璧,和氏璧送到秦国秦王却反悔了……经过几次“诈骗”事件以后,秦国在六国之中更加臭名昭著了。
但是尽管六国排斥秦国,屡屡结盟攻秦,但在秦国明君良将的应对下,秦国国力却稳步上升,使秦始皇时期最终灭掉六国一统天下!
读者们,关于秦国被六国排挤,你有怎样的看法和见解?如果喜欢本文章,欢迎转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