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概念什么意思()

太吓人了!我填了96个志愿,第75个才被录取;我朋友的孩子填了42个志愿,第40个才录取……

这是笔者见到的关于3+3新高考山东家长比较惊心动魄的留言。很多家长以此为据,说明山东96个志愿必须填满, 否则可能有滑档的嫌疑。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新高考专业+院校,第一批试点的浙江80个,到了山东就改成了96个,96个是必需吗?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其实,真相远不是普通家长想象的那样。

为什么新高考14个省份中,只有5个实行专业+院校模式?因为,高考改革要兼顾考生和高校等多方面的利益。

由于专业+院校模式,再也不惧专业调剂,从管理层到普通家长都会关注这样一个话题:大家都选热门专业、喜欢的专业,会不会出现冷门专业无人报断档的情况?会不会存在大量的漏儿可捡?

如果真出现大量专业无人报考的情况,对高校招生而言,无异于一种灾难,意味着改革的部分失败。

2021年之前,也就是2017~2020年三段合并之前,浙江80个志愿录取结果,的确存在不少大学、不少专业出现缺档。

从教育部到山东教育改革管理层,一定也注意到这种状况,第二批次的山东省由浙江试点的80个增加为96个专业志愿,后来大家也看到了第三批的辽宁甚至增加到112个,本意其实都防范和化解大学录取缺档。

官方的解释是:为了提高考生的录取概率。而真正的原因,其实是想通过增加专业志愿数量,提高专业报考覆盖面,从而让每所高校、每个专业都有生源。

其实,导致浙江高考录取缺档的真正原因,并不是80个志愿数量多少的问题。

笔者近年一直追踪分析浙江高考录取数据,以及浙江高考考生或家长的留言动态。发现浙江高校录取缺档的原因,是浙江考生不愿出省。您也可以理解成“苏杭本已是天堂,域外不再存奢望。”

举一个简单直观的例子,大家就能理解了。山东考生608分、河北考生581分报考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我们可认定为“应该接受治疗”。

但对于浙江考生您可不能这样看,浙江考生都知道仁济学院是独立学院,也知道学费是2、3万,可他们就是愿意以641分的成绩报考。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2021年录取分数


浙江641分是什么概念呢?再加2分,643分可以录取到温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641分距离“明媒正娶”只差2分,上不了温州医科大学,那就报它的独立学院。

由此可见,浙江考生对省内大学是真爱,亏分还是亏钱都不在乎。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专业志愿直接增加到120个,他们还是不会选择出省。

可见,单纯靠增加志愿数量,来防范和化解大学专业录取尴尬,多少有点儿一厢情愿和想当然的意思了。从这一点来讲,山东高考改革选择96个专业志愿疑似非必需。

众所周知,山东是高考大省,每年都60万左右考生,竞争十分激烈!加之,齐鲁文化讲究“兼收并蓄”,有的“父母在,不远游”,有的“好男儿志在四方”,总之是省内、省外大学不挑。

2020年新高考第一年,什么“黑、吉、辽”、什么“新、西、兰”,不出国就不算事儿,所有的大学专业被抢得渣儿都没剩!

所以,与浙江算法不同,按照这个逻辑来倒推,山东即便是设立60个专业志愿,也完全可以满足大学招生要求,这是由山东的经济水平、地域文化决定的。

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的家长留言,关于96个志愿第75个才录取、42个志愿第40个才录取的问题。这两个共性的问题,只能说明两位考生填报的志愿,“冲的”无效志愿太多。

即便如此,允许填96个志愿的情况下,有填42个的,而且在第40个录取,本身已经很好地证明了“96个志愿必须全部填满”,也是一个伪命题。

为什么新高考浙江设立80个志愿,而山东要96个?综上所述,其实是官方为解决高校录取缺档的权益之举。

山东96个志愿的设置本身,并非必须,所以完全填满也并不会帮助考生录取到好大学和好专业。那么,山东的志愿填报正确的解锁姿势是啥样的?

上实操案例:山东考生政史地组合80000名,报考法学、会计学专业,地域江苏、浙江、山东的志愿表单生成图示,7万-10万名的所有专业都在这里了(其中绿区专业为有效志愿)

1、如果您想3省会计、法学随机压线录取,可以混排这样填:

2、如果只想报3省的法学,可以这样报(已根据专业排名优化排序):

3、如果只想报3省的会计学,可以这样报(含工商管理类中的会计学专业,已根据专业排名优化排序):

以上是山东江、浙、鲁3省2个专业不同需求的表单生成示例,冲得几无希望,保得铁底无忧,总量也不过13个而已,但专业录取跨度已从7万名-10万名以上。

本文同款大数据,适用于山东2022年考生家长和志愿填报机构老师,需要的在这里:

实际上,满足山东考生这3省2专业的所有报考目标,从最好的南京大学(江苏)到最后一位泰山科技学院(山东民办),总数也不过是59个而已,非要填满96个,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臣妾做不到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