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的白马股的确缺乏惊喜,但随着大宗商品交易价格的逐步稳定,特别是我们不太有定价权的铁矿石交易价格都已经跌回2019年启动前的大箱体位,相信其后工业品中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将逐步缓解,这也对提升市场整体盈利水平有极大的好处。毕竟靠业绩推升的估值,才更有说服力。
虽然现阶段市场的估值弹性依旧体现在部门热门赛道上面,就算经营业绩低于预期,也会依旧有各种的理由去看好,但我们相信在经历了2020年的强劲表现之后,当下的热门品种也将在2021年开始全面面临业绩增速同比下滑的现实,基数大了,蛋糕自然也就不好画了。所以,虽然目前退潮的主要集中在小票,但中小市值规模的,还是需要考虑控制仓位了,特别是那种仅想吃个反弹的投资者,想想老话,高手都是死于抢反弹的。
我觉得目前市场对于指数的担忧其实是不大的,算算大蓝筹们也休整了8个月了,再摇摇晃晃的一翻年,那箱体也就真的四平八稳了。现在真正需要考虑的,是市场的结构到底会不会真的发生改变,三季度机构大幅建仓的品种里,哪些是真金,哪些只是阶段性的羊群效应。
第一,对于市场结构的判断,从平均股价指数的走势我们就可以判断一二出来,去年七月至今,因为带指数的都没啥表现,甚至是负贡献,加之从三季报的绝对数据来看,股价的调整幅度也已经是远超估值的下滑速度了,所以,现阶段它们再去拖后腿,概率基本归零。
第二,目前平均指数下方的二个整数位,24块是去年构筑的大箱体的顶部,而25块是今年市场转向中小市值方向时的一个突破位,而这也代表中小市值就算是全面退潮,那绝对的影响力也将在平均股价跌破25块关口之后逐步减弱。
所以,在目前局面,很简单,回避纯概念股,回避纯周期股,向中下游龙头看齐。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