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团顶峰财是什么()


浴血三八线16:真实的上甘岭之营救

作者:德衡术

和91团反击597.9高地相比,92团反击537.7高地北山,就显得非常不顺利。说起来,91团是10月30日开始反击,而92团一直拖到11月11日晚开始反击。照理说,92团应该比91团的反击更加准备充分,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92团反击537.7高地北山是仓促上阵。

仓促上阵的第一个原因,是92团的任务一变再变。

10月24日,92团原本是从金城防线上撤下来休整,结果25日,就在92团行军的路上,12军军指命令92团接替91团的防务,担任15军44师的预备队,位置在平康东北约10公里的地方。

原本还想休整一下的92团,只好马不停蹄调转行军方向,于10月30日赶到防区。在这一防区,92团熟悉地形、构筑工事、制定方案还不到一周,11月6日,12军军指又命令92团赶往五圣山方向,担任91团收复和巩固597.9高地的预备队。

没办法,92团再次开拔,于11月8日抵达五圣山附近。当天夜里,正当部队在休息,团里干部集合研究如何熟悉情况、如何配属91团作战的时候,师里又下达了新的命令:鉴于91团已经收复和巩固597.9高地,所以92团的任务改为收复和巩固537.7高地北山,准备任务的时间只有3天,11月11日发起反击。

短短不到2周的时间里,92团一连接受了三个任务,在三八线上各点间不停地奔波。团长李全贵考虑到战士太过于疲劳了,放弃了8日晚连夜开拔抵达537.7高地北山的计划。

正在行军的志愿军

其次,就是反击准备非常不充分。

92团作为上甘岭地区的“新人”,对于当地的敌情、地形以及敌人的打法根本不清楚。从11月8日,92团抵达五圣山地区开始算,到11月11日发起进攻,上级只给了92团4天的时间。而这4天时间里,92团因为任务改变,调整部署又浪费了2天,真正用来准备的时间也就只有2天,根本没有时间熟悉全部地形,更不可能与15军的战友交流作战的经验教训,结果导致仓促上阵。

当然,也不是军、师两级不了解92团反击作战准备的仓促,但是当时的形势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果说,在11月1日从597.9高地上走下来的15军战士是一种解脱的话,那么在11月1日之后依然在537.7高地上坚守的15军战士就是一种炼狱。

11月8日,12军前指向三兵团司令部发了一封电报,报告537.7高地的情况。电报全文为:

“537.7高地北山7号阵地坑道我守备部队未得到粮弹接济,其中15名伤员被饿死,10个好人亦被饿死3人,仅剩下7人,因冻饿交加,不堪坚持,于今(8)日3时突围。”

这封电报让王近山整整难过了一天,作为穷苦农民出身的王近山,当然知道挨饿的滋味。他更知道,饿死人只有处于极度艰难的绝境才会发生的事。所以当夜,他指示15军和12军前指,务必尽快夺回537.7高地。

美军随军记者拍摄,美军将坚守坑道的最后一名志愿军小战士拖了出来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92团投入到了紧张的战前准备中。团长李全贵决定,1营、3营担任第一梯队,2营担任第二梯队兼运输队。为了弥补准备的仓促,92团1营、3营在反击的时候不得不加大一线兵力的投入,结果导致第一天夜里虽然夺回了537.7高地北山部分阵地,但是耗时很长,伤亡惨重。92团官兵甚至连后送坑道里的伤员的时间都没有,就紧张得投入到迎接敌人反扑的准备中去。

结果战至12日下午,除1号、9号阵地仍被92团控制之外,其他阵地又被敌人夺回。鉴于一天一夜的战斗,92团1营、3营6个连全部用上,伤亡达650多人,92团不得不将反击任务交给2营。考虑到2营一直担任运输队,92团又将反击时间推迟到了13日晚。

上甘岭阵地

推迟了一天,并不是给2营多一天的时间熟悉地形,而是让运输弹药的2营尽快完成运输任务,收拢人员。结果,因为2营干部没有进行现地勘察,战前的作战会就卡了壳。当前来部署任务的副团长在地图上比比划划时,下面的干部一头雾水,他们有的甚至连几号阵地在哪都不知道。当五连连长起来发言,说:“让我们反击不怕,指哪儿打哪儿,为祖国争光,可就是不知道地形,怎么打?”

这一下,下面可炸开了锅,其他干部纷纷附和。可是上级催反击催得紧,92团根本不可能再推迟进攻时间,所以会议陷入了僵局。

最后,还是代理营长马朝珩发了话。作为代理营长,他不需要花时间运输弹药,也不需要指挥连队,所以他在这几天里一有空就去勘察和熟悉537.7高地地形。马朝珩说:“我知道情况,我带路。天黑看不清,记住往敌人的探照灯方向去。突击分队派几个兵,一人扛一袋子白面,边跑边撒面粉,标出路线,让后面跟着路线往上冲。”有了营长这个“身先士卒”的方案,营里干部也不好意思再多说什么,于是负责突击的干部留下来听营长进一步讲地形,其余人赶紧回去收拢部队。

原定的进攻时间是下午18时,可是二营是要先完成运输弹药再进攻,所以为了收拢运输弹药的部队,直到晚上20时都没有完全收拢好。负责一线指挥的副团长姚屡范将发起进攻的时间一推再推,气得师政委刘瑄在电话里命令团长李全贵:“撤姚屡范的职!”也幸亏李全贵扛住了事,师政委的气话没有当真。最终,师里妥协,决定2营什么时候准备好,上级什么时候开始炮火准备,2营什么时候觉得可以冲锋,就通知炮兵炮火延伸。

终于,到了晚上21时,一切就绪,马朝珩带着部队开始行动。他在前面跑,后面几个战士背着袋面一路撒。就这样,差不多半个小时,反击部队才到达冲击出发阵地。黑暗中通过传口令,知道部队都上来了,马朝珩开始呼叫上级炮火准备。

炮火急袭了一段时间,马朝珩觉得可以冲锋了,赶紧要信号员发信号,通知炮兵炮火延伸。可是因为天太黑,信号员根本分不清信号弹的颜色,只能用手摸弹尾的凸起来辨别,结果,打一发要摸好半天再打下一发。连打三发信号弹,由于间隔时间过长,炮兵根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还在自顾自地实施炮火覆盖。最后,马朝珩让信号员先把三发信号弹找到,再来打,才把预定的要求炮火延伸的信号发上天空。炮火延伸,反击开始。

这次反击,相比11号晚上的反击要顺利一些,仅仅用了20分钟。战后分析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敌人的大量工事在11号晚上反击时已经被基本摧毁,13号晚上的反击敌人缺乏加固工事,所以战斗相对轻松。

夺回了537.7高地几乎所有的阵地,92团一面加紧构筑工事,一面营救被困在坑道里的战友。这时候又碰到了麻烦,92团官兵不熟悉地形,根本不知道坑道在哪里。特别是有很多坑道口被敌人的炮火给炸得埋住了,更加增加了寻找坑道口的难度。还是马朝珩想出了主意。他让战士们看看地上哪有雾气,因为坑道里是热的,所以地面上冒雾气的地方,下面很有可能是坑道口。果然,通过这个法子,92团找到了各个阵地的坑道口。

正在后方指挥的李全贵,得知阵地已拿下,立即命令运输队向阵地运输弹药,并且要求运输队上去之后不能空手回来,必须背个伤员回来。就这样,有些在坑道困守近1个月的战士,才被92团送下537.7高地。当时坑道里已经没有一个“好人”。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