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数体现数据什么(重数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19日发布“公交车司乘冲突引发刑事案件分析大数据”专题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以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的公交车司乘冲突刑事案件共计223件,案件发生量呈上升趋势,超半数案件有乘客攻击司机的行为,近六成案件因小事引发,近四成案件中出现人员伤亡,约三成案件的司机选择了避让,仅约一成案件有其他乘客出面制止司乘冲突的情形。

公交车的安全,关系一车人、一路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今年10月29日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触目惊心,让公交安全成了全社会“心病”。人们痛心追问:公交车的安全隐患有哪些?为什么司乘冲突那么多?如何保护驾驶员能够专心安全驾驶?研究分析“大数据”,有助于看清安全上的漏洞和短板,更有助于精准施策,提高安全管理的精准度和科学化水平。

保证公交安全,先从保护“掌握方向盘的人”开始。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最深刻的教训是“司乘冲突”。“大数据”表明,超半数案件有乘客攻击司机的行为,更有近三成乘客出现抢夺车辆操纵装置的情况。如何有效避免乘客攻击司机,如何避免乘客抢夺车辆操纵装置,还需要在“硬件”“软件”上下功夫,很多人提出配备必要的“隔离装置”,设立驾驶员与乘客的安全警戒线,建立安全警戒线管理制度和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行为规范,应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保证公交安全,关乎一车人的安全,也是一车人的责任。“大数据”显示,案件量靠前的各类纠纷起因及占比分别为:下车、车费、饮酒或吸毒、上车、盗窃和其他,仅约一成案件有其他乘客出面制止司乘冲突的情形。公交车就是一个流动的“社会”,各种人群、各种情绪聚集在一起,乘客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心思和诉求。消除隐藏在下车和车费等小问题中的“安全隐患”,需要乘客自律,也需要在公交车上设置鲜明警示,提醒乘客“坐过站”怎么办,让乘客知道自己的安全义务。当然,我们也期待有更多见义勇为者,而不是“仅约一成”,希望公交车上有专职或兼职的安全员,毕竟,有些安全成本是不能省的。

保证公交安全,公交司机要勇于担责。“大数据”显示,超七成案件发生在市内道路、路口、大桥、盘山路、高速等危险环境下,近九成案件发生在运营过程中,近五成司机采取了“紧急停车”措施应对冲突。这些数据表明,越危险路段越容易发生冲突,公交司机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也要有较强的安全技能,面对冲突时要冷静,该“紧急停车”就要紧急停车。

显而易见,一个个“数据”,就如公交安全上一个个“雷达”和“哨兵”。高度重数大数据,充分用好大数据,关键要对重要数据进行“抽丝剥茧”,找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安全规律,采取有针对的措施,尽快消除各种安全隐患,让大数据为公交安全来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