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价虾事件善恶研判(青岛天价虾事件的伦理研判)

青岛天价虾事件的伦理研判

善还是恶?看待消费习惯

2019年9月28日,青岛市消费者陈女士在一家名为“永辉超市”的商场购买了一份称重为2.4公斤的净虾,但当她结账时,发现这份净虾的售价竟达到了6420元。随后,该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热议,甚至有些人似乎兴奋于这件事情,令人不禁感叹这个时代之风尚如此险恶。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经说过,“问题不在于人们有足够的财富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在于人们有多少的财富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无论是对于商家还是消费者,都需要对自己的消费习惯进行深刻的反省与思考。

看到“事实”,更需要“道义”的约束

青岛天价虾事件善恶研判(青岛天价虾事件的伦理研判)

在青岛天价虾事件中,商家是否具有欺诈成分引发了广泛争议,而商家在价格上的确没有任何违规的行为,因为商家凭借供需关系确定商品价格是市场常规操作。人们用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行为是很容易的,但是“事实上,我这样做合不合理”却往往不是那么显然易见了。因此,在道德层面上的规范和约束是必要的,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不仅仅靠法律规定,更离不开人们的内心自省和品德道德的涵养。正如三体中的爱因斯坦所说,“人类的一切意思不过是一种短暂的过客,一种历史上的意义,人也不过是时间和空间的另一种构成形式,过去和未来一样只是虚妄的梦影——但在这个虚妄的世界里,人类的理性之光却是永存的,并且永远定向于真理,她体现了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也守卫着文明的宝库”。

青岛天价虾事件善恶研判(青岛天价虾事件的伦理研判)

“天价”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青岛天价虾事件就引发了人们对于“天价消费”的关注和思考。考虑到中国的工资水平和生活水平,很多人会被“2817元/公斤”的虾吓到或者质疑其道德性。但事实上,价格并不一定体现财富,而是取决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再说,人们每天都面临着类似的“天价”现象,比如买房、买车、上学、上医院等等,甚至某些人还可能觉得几千块钱还不算真正的高价。况且,在商品的选择方面,人们被品牌效应和炒作牵着鼻子走,且很多时候并不能道出商品的真正价值。

总的来说,青岛天价虾事件对于商家消费者以及整个社会都是一次道德与伦理的大考,我们都需要扪心自问,对于审慎消费、自律自由以及整个社会的良心和理智我们做出了多少贡献。

青岛天价虾事件善恶研判(青岛天价虾事件的伦理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