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隐晦和韬光养晦是不是一样的(隐藏实力与养精蓄锐:韬光隐晦与韬光养晦的异同)

隐藏实力与养精蓄锐:韬光隐晦与韬光养晦的异同

韬光养晦和韬光隐晦都是一种谋略,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智慧,是切合实际的一种处事之道。两者虽然相似,但各有不同。下面将会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概念及起源的异同

韬光养晦和韬光隐晦源于中国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政治背景。韬光养晦最早出现在《史记》中,司马迁在叙述重耳的故事中,重耳潜伏于晋国,养精蓄锐,最后成功复位;韬光隐晦源于《孙子兵法》中“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思想,提倡兵者隐藏实力,避实就虚,以达到出奇制胜、战无不胜的目的。

而两者的异同则在于:韬光养晦比韬光隐晦更为具体,更多的是讲情况下的处置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复位、发扬光大,更多的代表一种处世之道;而韬光隐晦具有更强的对抗性,是一种取胜战术,其目的是为了隐藏实力、利用敌人的疏忽、缺点等,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

方法及应用的异同

韬光养晦更多是在平常的应用中,重在实用。在平时讲究“守”字,即不出风头,不与人争斗,避免引起嫉妒、眼红等不必要的事端。一旦面临事业、事务等重大变化时,则会迅速、果断、大阔步地行动。这种方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寻找机会和切入点上,搜集有利资料,把握形势;二是在决策和实施上,大胆向前,敢于冒险,决不犹豫拖拉。

而韬光隐晦的方法则更多是在敌我对峙的情况下,重在战争中的应用。例如,在战争中实行假意示弱,勾起敌军轻敌的心理,然后趁机反击;或者隐藏一部分兵力,骗过敌人的侦察,以期攻下敌阵等等。这种方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瞒天过海,包括虚弄声势、制造假象、编排谎言等等;二是抢占制高点,即占领敌方重要地理位置,制裁敌军;三是摸着石头过河,即顺应形势走一步,看一步,极为灵活、狡猾。

具体实践的异同

韬光隐晦和韬光养晦的实践范围各有不同。在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韬光养晦就是求职者的求职技巧。如果一位求职者暴露了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专长,可能会引起雇主的不满。但是,如果先把自己的特殊技能藏好,等到雇主需要用到这个技能时再悄悄地展示出来,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而在企业中,韬光养晦可以高管们利用动荡时期保密企业内部信息,以避免抢夺;而韬光隐晦的实践范围则更广泛。例如,战略上,我们可以从伪装攻击、虚设诱敌行动、以退为进等角度来进行战略策划;在组织上,还可以保持不同程度的曲线救国、以小见大的思路,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总之,韬光隐晦和韬光养晦都是一种智慧,都需要具有深厚的修养和扎实的经验。在利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采取不同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模仿或是死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