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女孩控告作为“养父”的公司高管性侵”的案件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14岁这样幼小的年纪和事件的恶劣,激起了来自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发声。
4月9日,新闻媒体“南风窗”发布的一篇文章,文章中通过对案件中的女孩妈妈及女孩的采访,记录了女孩被侵害的过程。这篇文章将社会各界的声音推向了一个高潮,各界人士都以“严厉制裁凶手,调查案件真相,保护未成年被侵害少女”为目的进行强烈发声,纷纷表示会监督案件的处理,直到真相公之于众。
“南风窗”发布的文章
4月12日,就在全网都在声讨这桩案件中的“侵害人”鲍某某时,财新网发布了一篇文章名为《高管性侵养女案疑云》,瞬间“引爆”了整个网络。这篇文章之所以“引爆”全网,是因为这篇文章站在了施暴者鲍毓明的角度,以鲍毓明的说法来解读了女孩与养父相处的整个过程。
4月13日,迫于网友攻击的舆论压力,财新网发布了道歉公告,并撤回了这篇文章。
但是这一切就算结束了吗?显然没有。
虽然这篇站在侵害者角度的文章让我们极其愤怒,但是从中,也许也让我们看到了这桩案件冰山一角“水下”的另一部分。
财新网发布的文章
透过这篇被网友进行攻击而撤回的《高管性侵养女事件疑云》,我们还能解读出这桩“性侵幼女案”中,有哪些隐情和新线索呢?
《高管性侵养女案疑云》与南风窗发布文章的的不同之处
与南风窗的文章不同的是,在这篇文章的表述里,以鲍毓明的说法为中心。如果说南风窗是通过女孩的表述向公众展示女孩被强暴的经历,那么财新网的这篇文章就是鲍毓明为自己开罪的解释书。
南风窗提到女孩母亲结束鲍毓明是为了结成家庭,而在这篇文章中提到,鲍毓明认养女孩的原因,是在收养之初,女孩的母亲称当女孩到了年纪就与鲍毓明结婚,鲍毓明收养的其实不是个女儿,而是妻子。
文章中多处指出女孩母亲结识鲍毓明的目的,组建家庭只是表面名义,实际上是送女儿给鲍毓明做未来的“妻子”。
《高管性侵养女案疑云》片段
南风窗的文章里,女孩作为被侵害的对象,只剩下寻求法律给予交代的迫切和伤痕累累,而在这篇文章中,女孩受侵害的经历,却被定义为一个缺少关爱的少女向“养父”寻求安全感的过程,并且把女孩塑造成了一个忌惮自己出身,追求“好生活”,“追求养父的爱”的形象。
文章中的表述不仅指出女孩对鲍毓明频频回应,还处处暗示女孩的自愿倾向,甚至把女孩和她的“养父”描述成一对情侣的相处方式。用鲍毓明的表述就是,女孩对他十分依赖,即便是鲍毓明在外工作,女孩每天都要用QQ和他聊天,如果不能一直陪着她,女孩就会自己“闹脾气”,而“报案”被文章中归为闹脾气方式中的一种,也被归为“吸引注意力”的表现。
《高管性侵养女案疑云》片段
文章里甚至指出女孩对鲍毓明有很明显的好感,并在鲍毓明的叙述中,女孩在于鲍毓明的关系里显得乐在其中,才以至于鲍毓明表示对女孩报案这一行为的惊讶,甚至隐含着“报案不是女孩的原意,只是一时的闹别扭;如果女孩报案当真,鲍毓明才该是被欺骗的一方”这样的意味存在。
《高管性侵养女案疑云》中的“隐藏情节”
南风窗发布的文章是站在被害人女孩的角度,而《高管性侵养女案疑云》是站在施暴者鲍毓明的角度,被害人和施暴者的两个部分结合,也许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案件真相。
要找新线索,就要从两篇文章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地方下手。
①女孩母亲在这桩案件中扮演的角色
在南风窗的文章中,女孩的母亲出现很少,而据文章所说女孩被强暴的三年,女孩母亲并不知情,直到女孩闹了几次自杀,女孩母亲才知晓这件事。
文中对女孩母亲描述最详细的也只是说明了,在2015年4月,女孩的母亲和鲍毓明在网络结识,鲍毓明表达了想要有个孩子的意愿,希望和这对母女组成家庭。半年时间以后,女孩妈妈认为鲍毓明“靠谱”,又是律师、名校毕业生,就把女孩交给了鲍毓明教育,那时女孩13岁。
问题来了:在南风窗的文章中,是鲍毓明提出与这对母女组成家庭,可是结果中并没有提到她们组成了家庭,只是提到了女孩母亲信任鲍毓明,就将女孩交给了鲍毓明。
鲍毓明和这对母女的家庭组建起来了没有呢?文中没有提到。
这一段话不禁又让人产生了新的疑问:女孩母亲为什么要把女孩单独交给鲍毓明,而不是三人在一起生活呢?
在《高管性侵养女案疑云》中的描述,鲍毓明要认养孩子,女孩的母亲从一开始的意图就是让女孩做鲍毓明未来的妻子,组建家庭这一说中并不包括女孩的母亲,而是指女孩和鲍毓明。
这篇文章中,女孩母亲并没有被蒙在鼓里,而是在女孩第一次被性侵报警之后就得知了此事。但是在女孩接下来被送到鲍毓明身边的3年里,女孩母亲还一直和鲍毓明保持着正常的联系。
问题来了:在此文中,女孩母亲和鲍毓明的联系内容关乎女孩,说明女孩母亲还是很关心女孩的,为什么在女孩被性侵报警之后已经得知情况,没有任何措施呢?
在这两篇文章中对母亲的描述都很少,母亲送养女孩给鲍毓明的目的在两篇文章中也完全不同。女孩母亲到底在这桩案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是没有保护好女孩,还是根本就是造成这桩案件的推动者?是不知情,还是没放在心上?
女孩母亲在这桩案件里扮演的角色是什么,这将是这桩案件调查的一个重要线索和方向。
②女孩和鲍毓明的关系
在南风窗发布的文章中,女孩完全处于被迫、被控制的状态,而《高管性侵养女案疑云》中却大量表述了女孩和鲍毓明的亲昵,和与鲍毓明保持“亲密关系”的自愿,甚至表现出了女孩在与鲍毓明的“情侣关系”里乐在其中,她们之间的感情培养完全就是把女孩当作了未来妻子。
南风窗的文章里也提到了“未来的妻子”。
在女孩一次报案失败,与鲍毓明起冲突又来到派出所,警方促使鲍毓民给女孩写保证书,鲍毓明在保证书里写到:“给我现在的女儿,和未来的妻子。”
女孩到底是鲍毓民的“女儿”还是“妻子”?
女孩和鲍毓明的关系,直接导致了性侵是否成立。我国法律规定,第一次被性侵时女孩已经满了14岁,如果没有办法说明当时女孩不是自愿的话,这样的行为就不能被定义为性侵。
自愿还是被强迫,女孩和鲍毓明的关系,将是这桩案件的关键,决定了案件的走向。
③为什么之前女孩报案失败了
女孩报案失败的原因,在两篇文章中都没有很详细的描述,只有寥寥几笔没有详细的说明。
在南风窗的文章中,只是提到了女孩的第一次报警收到了《撤案决定书》,后来多次辗转报警都没有得到结果。
在《高管性侵养女案疑云》中的表述是,女孩报案不成功是因为女孩本来就和鲍毓明很亲近,鲍毓明将亲密的聊天记录交给了警方,因为涉及男女之事和自愿的判定,警方一直没有给出直接结果。
女孩报案失败的原因,在两篇文章中都描述甚少,但这也是这桩案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和方向,也可以就派出所对此案件的处理,给公众一个具体的交代。
通过《高管性侵养女案疑云》,我们看到了三个关于这桩案件的新线索和新方向,但是它们在两篇文章中各执一词,且都不够详细,这也是接下来我们期盼司法机关人员查明的真相的一部分。
无论是怎样的说法,有一点我认为是不变的,就是和一个14岁的女孩发生关系,这是在法律和道德上都被抵制和痛斥的行为!一个14岁的女孩完全不明白并且在身体和心理上完全不适合这样的行为,这样的侵犯无论如何都是对女孩的一种伤害,必将在她的成长道路上留下深刻而无法磨灭的阴影。
通过这次案件,我们也从中明白,保护未成年儿童,保护女性的路,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