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煮的底是什么(卤煮底是什么意思)

到一个城市旅游,都想尝尝这个城市的特色美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我有朋友来北京,想吃什么我都会带着去老北京最正宗的地方吃,总结起来两样美食吃不惯,一个是豆汁,一般会去老磁器口或者尹三豆汁儿店,这两家都是多少年专门做豆汁儿的老店,味儿正浓郁,但朋友就是受不了那股子酸臭泔水味儿,就像郭德纲说的,给他摁地上灌一碗豆汁起来就骂你的不是本地人,起来一抹嘴问你焦圈呢,这是北京人,就跟我去安徽吃不惯毛豆腐一样,看着豆腐上一层毛我就开始反胃。再一个就是平民穷人吃的卤煮小肠了,吃不惯那臭烘烘的脏器味儿,但在我眼里,这两样都是有段日子不吃就会想念它的味道的美食。

豆汁儿

毛豆腐

卤煮大锅

为什么说穷人吃卤煮,这要从卤煮的起源说起。最初卤煮是清代宫廷的“苏造肉”,相传,乾隆在南方微服私访的时候,下榻陈元龙家,陈府的厨子张东官做得一手好菜,深得乾隆赏识,就向陈元龙要了张东官把他带回宫中安置在御膳房。张东官知道乾隆喜欢味重的饮食,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肉桂等香料烹制出一道肉菜,因为张东官是苏州人,就称其苏造肉。后来传入民间,但因为宫廷里用上好的五花肉煮制,价格昂贵,一般老百姓吃不起,当时“小肠陈”的创始人陈兆恩就用价格便宜的猪头肉代替五花肉,加入更便宜的猪下水和烧饼煮制,没想到成就了著名的百年小吃卤煮火烧。那时候就是平民的美食,干重体力活的人都爱吃卤煮火烧,卤煮可以解馋,火烧能扛饿。价格也亲民。

京城卤煮首推小肠陈,我去的店在南横街,出地铁四号线陶然亭站A西北口步行到达。老北京的装修风格,方桌方凳,明厨明灶。一进门正对面墙上挂着一幅匾额“京城卤煮第一家”,右手边就一口大锅,锅里肺头,小肠,炸豆腐,火烧,咕嘟咕嘟开着,那卤煮小肠的香味早就飘到街道上去了,从门口路过就走不动道儿了。10点30开门,没开门的时候外面就会有人跃跃欲试了,一开门基本上桌子就被占满了,所以要正好饭点来您肯定得排队了,一进门就能感受到北京市井生活的烟火味儿。老北京的大爷大妈是这里的常客,证明这家的确味儿正。

这里说下服务,这家是先去排队点单,开票,结账,然后再去窗口排队拿卤煮,自己端,店里人多,服务员会帮助协调找座位,态度很好也热情。我之前在南城虎坊桥凯琳吃过卤煮,一进门就觉得压抑,老板一副我就阴沉着脸你们也得来吃这一口的二五八万脸,不过现在凯琳被拆了,不知道也没打听搬去了哪儿。我觉得除了食物之外,良好的用餐体验也很重要,咱们是去消费了,又不是去看人家脸色的,你们说呢?

大锅前一个厨师负责捞小肠,肺头,火烧,豆腐,一个厨师负责切,小肠切段,肺头切块,火烧切井字刀,炸豆腐切三角,噼里啪啦动作麻利,切好后放碗里浇上老汤,再洒上蒜汁,如果不吃肺头可以提前和师傅说,有时候师傅会给多加两块炸豆腐,旁边还有辣椒油,蒜泥,香菜末,醋,自助不限量。吃卤煮讲究的都不放香菜,因为怕香菜抢了小肠的原汁原味,所以师傅切完后只浇老汤和蒜汁,其他都按照口味自理。

一碗热乎乎的卤煮火烧,肥肠肥而不腻,五花肉烂而不糟,火烧透而不黏,汤料讲究味儿浓郁,加上香菜点缀,看着就有食欲啊,哦,对了,一人份的标准是1底1火烧30块,有的男士得2底2火烧,女士的话饭量大点的1底1火烧,好像不太解馋,他家还有拌豆腐丝,拍黄瓜,老醋花生米各种凉菜10到20元不等,炸灌肠,麻豆腐,宫保鸡丁,再来瓶北冰洋,您说,这卤煮是穷人吃的吗?

这次呈现的是老北京小吃系列之卤煮火烧,后面会陆续更新其他美味,喜欢的朋友点点关注,点点赞,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