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5 18:34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评论员 刘雪松
铁路西安北客站补办临时身份证明需要提供纸质照片的事,终于有人站出来喊冤了。在这里,有专门为丢失或忘记携带身份证的人补办临时身份证明的自助式拍照设备,1张有效期仅为1天的临时身份证1寸照片,一拍就得9张,一次就得20元。
大部分人不会计较这20元钱。20元救了急,也是买个教训,乖乖拍照、交钱。但即便在同城西安,大部分客运枢纽却是不收费的。西安北客站回应的依据是,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官方网站中“如何办理乘坐旅客列车临时身份证明”规定,“携带一寸照片一张”。而进一步的理由是,公安机关公民信息数据库提供的不是实时照片,而是历史办证时录入照片;部分旅客历史照片与本人实际相貌识别度较差,给实名制验票带来极大风险。
西安北站的回复,乍一看有理有据,但很难站得住脚。中国铁路客服中心的规定,作为服务性质的条款,并不具有强制效力。而且比照同类服务机构的做法,这张临时身份证明的照片,属于可拍可不拍、可收费亦可不收费的范畴,完全取决于服务意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公安值班室办理临时登机证明,现场采集照片便不需收费。同样的临时身份证明,一个用于地上跑的,一个用于天上飞的,而服务之天壤之别,在一座城市就差异这么大,这是一眼就能对比得出来的。
而从现实意义来说,“携带一寸照片一张”,本身就是有些无厘头的一项规定。一个连身份证都忘带、或者遗失的旅客,如果出门时还能记得带一张一寸照片在身上以应补办临时身份证明之急,这身份证原件便不会忘带或遗失了。如果一定要这张照片,只能说明后台的信息数据没有打通,还处在孤岛状态,给老百姓遇有紧急情况时的服务效率还没有发挥出来,是给百姓办事多出来的成本。所以这个拍照的单,可以免,也可以适当收个成本费。西安北站一次拍一张打印纸、一印就是9张,一次就是20元。这钱赚得有点夸张。
至于西安北站回应时所说的,公安机关信息数据库照片与实时本人相貌有差异,这在技术上已经不是问题。比如全国各地入住酒店时,提供身份证的同时,还需要人脸识别。很少听说人脸识别设备与技术“认错”了人的事件。因此西安北站,很像是君叫你拍照,你不得不拍。这个“劫”,打的就是一个“急”,颇有些趁人之危的味道。
诸如铁路、民航等机构对于旅客补办临时身份证明的要求,不仅合理,而且合法。旅客出门,忘性大了,是要付出“代价”的。而这个“代价”,就是多费些时力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这无可厚非。但同样是补办临时身份证明,相关机构统一都由公安部门办理,用途是一样的、手法是一样的、程序也是一样的,既然如此,要不要拍照片、拍照片收不收费、怎么收费,也应该有统一的规范,不能因为机构不同、地域不同,画地为牢,各说各话,差距太大。中国现阶段的科技运用,早就不存在连自己的脸都不能证明自己身份的障碍。如果一定有障碍存在,那一定是最后一公里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没打通,或者是有利可图的落后意识在作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