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车主都注意到,最近惠州车检费上涨的消息通过各种非正式的消息传遍网络。
之所以说这是非正式的消息,就是没有一个权威机构专门发布,比如车检行业协会。大多是各个车检站自己传出来的,所以,消息是不是准确?上涨幅度是多少?为什么上涨?经过什么部门批准了?等等,车主们纷纷打听。
考虑到去年惠州车检企业涉嫌垄断涨价被处罚一事,车主们关心的是这样同时上涨的背后原因,会不会又是车检企业垄断的翻版。毕竟,谁都不愿相信这是真的。
今天,终于有媒体记者以车主身份作了采访后,证实涨价属实,但与去年略有不同。
从报道显示的情况看,记者以车主身份随机向7家车检企业了解情况,有6家上涨,只有一家没有涨。上涨的幅度基本上在100元左右,出入也仅是10元上下。
车检企业提到上涨的原因时,都提到两点:
一是2018年5月开始,惠州放开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收费政府定价,具体收费标准由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单位自主制定。文件依据包括: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取消、下放和委托管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的通知》(粤发改规〔2017〕10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定价目录(2018年版)>的通知》(粤府办〔2018〕11号)。2018年5月惠州市发展改革局发布《关于放开我市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收费的通知》,同时对《关于核定我市机动车排气简易工况法检测收费等问题的通知》(惠价〔2010〕176号)等文件予以废止。
二是经营成本及竞争加激,不得不上涨。
经营成本主要有检测设备老旧后保养维护更换增加成本,竞争主要是车检企业由原来的三四十家增加到了八十多家。
同时,交管部门修改了车检政策,比如新车6年免检,然后两年一检,使车检量大幅减少。
从这两个理由来看,适当上涨已势不可挡。
但是,今年两会期间,又有多种声音提到,希望我国取消或修改汽车年审及年检制度。
确实,汽车年检年审挺麻烦,主要是异地牌照要回到归属地检测,很费时间。有人说,检过后,如果是车况出了事造成事故,车检方却又不承担责任,这样的检测其实没必要,只要自己做好车检并保证车况好就可以了。
所以,多年来都有取消或修改车辆年审的呼声。
甚至有传言说2021年会取消机动车年检,但为了安全,年审制肯定不会取消的。
但事实上,即使是在欧美国家,年检还是必须的。只是情况各地不一样,美国甚至各个州都不同,但基本上都是检测站检测获得检测证明即可。
有一点比较普遍的是,欧美国家对汽车的年审比较宽松,尤其是没有汽车使用年限的限制,只要车况许可,即开多久都可以。所以我们在外面看到很多古老的车,仍然继续行驶。
上面也说了,我国现在对车检及年审均进行了改进。
包括车辆年检实现全国“通检”,不再需要异地车回原籍检测了,小型汽车、货车和中型客车均可在登记地以外的省份直接检验车辆,申领检验合格标志。车检合格标志也不再贴在前档了。7-9座非营运小微型客车(面包车除外)纳入6年免检范围,并调整私家车年检周期。超过6年不满10年的,由每年检验1次放宽至每两年检验1次,即10年内仅需上线检测2次,分别是第6年、第8年。10年以上的,每年检验一次。15年以上的,每半年检验一次。
但年检费的上涨,而且幅度较大,车主们只有被动接受,这事总的来说,仍然有点让人不舒服。
因为年检企业的增加,本来有竞争就应该出现车检费的下降才是,现在因为可以由车检企业自行定价,导致只有涨而不是降,这其中一定有问题。
我想,从去年惠州市机动车行业多家机构因串通涨价被处罚的事情与现在的上涨仍在存在一定关系。
去年5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广东惠州市机动车检测行业垄断协议案行政处罚书,惠州市机动车检测行业协会及31家会员单位因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合计被罚176.69万元。
行政处罚书披露,在惠州市放开机动车检验费前后,惠州市机动车检测行业协会会长多次召集涉案会员单位开会,针对涨价事宜进行交流讨论,同时在微信工作群内多次讨论涨价标准,组织涉案会员单位达成并实施统一调整价格的垄断协议行为,比如“商讨一个共同执行的最低限价”“做好内部协调就可以准备调整价格了”“2018年重点是提价,大家统一意见”等。
2018年6月1日,惠州市内小型车检验费由208元/台统一涨价至290元/台,小型车新车检验费涨价至210元/台,中型客车、大型客车、小型货车、中型货车、重型货车等车型的检验费标准涨幅一致,实施时间基本一致。
假如不被处罚,我们还不知道这涨价中存在垄断行为。
今年车检企业各自涨价,其实背后仍是因为车检是强制性的,虽然市场放开,但车检仍然是一个资源性很强的垄断性质行业。
可以这样说,在车检费由企业自定的情况下,企业心理肯定是一致的。只要各企业之间稍看风向,即可存在同时上涨的可能性。
而车主面对这样的不约而同地涨价,只能被动接受。
目前,惠州汽车拥有量已经达到130万,且年年都在增加。
就算每年只有一半检测,按现在的一辆小车390元来算,年检费也超过2亿。
去年作出的处罚是处以2017年度销售额3%的罚款。其中最大的一家名下4个检测站均作为独立主体合计被罚53万余元。
懂算术的人算算看,单是这一家2017年的年检费收入是多少?在时隔四年后的车辆增加、年检费上涨的情况下,每家检测企业估计会有多少收入?
所以,市场监管局对这一波上涨还是要关注一些才是。至少,是不是要涨到三分之一这样的幅度,市场监管部门不能说自己无能为力。
很多看似市场行为的背后,其实是强制性的,这样的行业如果都有样学样,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