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拉板筋需要多少(车拉板筋怎么拉)

我们经常在一些车祸照片里面,看到有些朋友在下面评论,车子一撞前面就烂掉了很不安全,但是另外一个车子,跟它对撞的撞完之后前面没有烂,车子很安全,那么到底是不是车子,它越硬就代表越安全呢?

在讲安全问题之前,我们先把安全的类型,先给大家分析一下,我们所说的安全,到底是指车内的成员,也就是我们自己开车的人的安全,还是指车子本身它的安全,就是车子撞击后它有没有坏,还是指车外的人员安全,到底指哪一块呢?首先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喵哥用两个盒子来模拟对比。

一个是我们平常收快递的纸盒子,一个是中秋节装月饼的盒子。喵哥现在对着纸盒子就是一拳下去,盒子瘪了但是手一点都不痛。对着铁盒子也是一拳下去,盒子变形很小,盒子没怎么了烂,但是但是喵哥都手红了。

从这个直观例子,可以看到这跟我们撞车,其实是有类似之处。铁盒子也就是凹进去一点点,只要挤挤压一压做个钣金,它就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但是纸盒子它已经严重凹进去了,挤挤压一压做个钣金,它这一块它都得换,它都得切割都得修复,它板筋还板筋不了,维修成本高了。

但是反过来看对于人的话,谁安全“纸盒子”更安全一些,因为在砸下去这一瞬间,它损失了自己,它凹下去了,但是它吸能了,同样的能量同样的砸的力度,大部分的能量砸到它的身上,反馈回来那就是保护了喵哥的手。

但是铁盒子把所有砸下去的能量,都反过来到了喵哥手上,它没什么变形,但是喵哥手受伤了。所以通过喵哥砸盒子小的实验,喵哥理性地跟大家讲一讲,车子越硬越安全,车子越硬车子越安全,确实是这样子的。我们汽车安全,真的不是我们所说的越硬越安全,而是我们要理性地去看,理性去分析。

就拿我们市面上,公认得比较安全的沃尔沃S90这款车,我们看一下的材料布局,我们发现它车身上面最硬的超高强度钢,也就是红色部分。大家可以看到,它基本上用在了整个乘员舱,也就是ABC柱以及下面的纵梁,也就是车里面,最应该考虑安全的区域。

这一个空间有点类似于快递盒子,盒子烂了不要紧,只要里面的东西没坏就行。同样的道理当我们乘坐在车子里面,如果发生事故,车子全部撞烂了,头没了尾也没了,轮胎全掉了,发动机甩出去了。但是只要坐在里面的人,能够把车门打开,活灵活现地下来,就是最大的安全,最大的成功。

但是反过来想,假如同样的我们再拿沃尔沃S90,这款车子的结构来举例子,假如他把车头部分,同样的给它换上超高强度钢,把防撞梁给它换上超高强度钢,把前面的吸能核,也全部给它换了超高强度钢。假如这个时候车子发生交通事故,一瞬间这么大的动能,一撞击瞬间就停止了,那所有的能量它都有一个释放的地方。

这个时候由于前面部分,全部是用得很硬的铁疙瘩,它不具备吸能的能力。如果发生交通事故,一撞击过来之后,前面好好的,发动机也好好的,大家都没掉都没烂,但是所有的能量去了哪里,必须它往后面挤,所有的能量都挤进了这个乘员舱里面。

因为乘员舱里面,它是中空的结构,这个结构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因为它中间是空的。所以我们在中保研的测试里面,出现过像皓影帕萨特,都出现过直接A柱出问题,断裂或者弯折,最后导致门也打不开了。

由于它这部分的设计,也就是ABC柱以及可能纵梁部分,它这一部分的强度达不到,虽然前面是撞击了,吸能了吸完了之后,但是由于能量还剩一部分,没有释放掉,没有释放掉的能量,最后传递到了A柱之后,由于A柱强度不够,导致A柱弯折变形,它就会直接伤害到的乘员舱,导致整个乘员舱被挤压,只要被挤压了,那坐在里面的人,他能保住吗?他就保不住了。

所以现代汽车结构设计里面,并不是车子越硬越安全,而是要把最硬的材料用在核心部分,比如:ABC柱以及乘员舱,整个的外围的包裹部分,至于车前引擎舱部分,以及车后行李舱部分,这两个溃缩吸能区,其实际上比起,我们中间乘员舱的用料和钢材,它的硬度应该需要差一些的,这样的才能便于它吸能。

所以有一些车子在撞击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比如:前后撞完之后,看上去很难看,但是它只要是整个乘员舱部分的结构,它是完好无损的,它没有任何损失,尤其是车里面的人没有人受到任何伤害,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车相对是安全的。

所以对于汽车安全的定义和理解,并不是车子越硬越安全,而是要把硬的地方,放在尤其是汽车整体的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该吸能的地方一定要吸能,就是该软的地方一定要软,该硬的地方一定要硬,绝对不能够软,在关键时候它不能够拉垮了,这样的车子它才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