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倍市盈率意味什么(市盈率9倍什么意思)

(本文由公众号越声攻略(yslc688)整理,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如自行操作,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自负。)

市盈率通常被用来衡量一只股票的投资价值,它是当前股票市场价格与每股收益的比值。举个例子:

小A打算收购一家小店,假设预算是20万,而这家小店每年能带来5万的利润。如果小A将它买下来,需要4年收回成本,也就是说这家小店的“市盈率”为4倍。那么在股市中,分子——股价是你要付出的成本,分母——每股收益就是每一股能够为你带来多少盈利。比如目前茅台的股价是595.6元,基本每股收益为19.69元,那么其市盈率为30.25倍。也就是说,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下,理论上你需要30.25年才能收回股价成本。因此,一般而言,市盈率较低,收回成本的期限越短,股票的投资价值则更高。

市盈率低代表什么?

在所有的财务指标中,净值产、每股收益和市盈率(PE动)三大指标只要投资者一打开个股走势图都能看得到,因此对于股民来说,市盈率(PE动)是股民所见指标最多的其中之一,也是最关心最重视的估值指标之一,机构投资者也常常拿市盈率来说事,遍观诸多券商的研报,几乎少不了对于每股收益的预测,从而得出市盈率估值;

很多投资者不知道的是,其实市盈率是分为动态市盈率和静态市盈率,我们在软件上看到的通常是动态市盈率,市场广泛谈及的也是动态市盈率,动态市盈率是指还没有真正实现的预测利润的市盈率,它是全球资本市场通用的投资参考指标,用以衡量某一阶段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和风险程度,也是资本市场之间用来相互参考与借鉴的重要依据。其计算公司为:动态市盈率=每股市价/通过季报数据折算的年每股收益(此处年每股收益折算方法:一季报每股收益*4,半年报每股收益/2*4,三季报每股收益/3*4,年报每股收益,以交易所公布的最新季报或年报数据计算);

但顺便提醒一下,不是所有的行业未来一年的每股收益都能用一季度的业绩乘以4这样简单相加的方法,因为不同行业不同同时,每个季度的业绩波动往往很大,以万科A为例:07年一季度每股收益为0.09元,如果简单的四个季度相加,一年的收益也就是0.36元而已,但实际上年报披露出来的却是0.73元,这是房地产特殊的年末结算准则造成的。

动态市盈率预测值的计算公式是以静态市盈率为基数,乘以动态系数,该系数为1/(1+i)^n,i为企业每股收益的增长性比率(即年复合增长率),n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存续期(至少3年)。比如说,某上市公司当前股价为20元,每股收益为0.38元,上年同期每股收益为0.28元,成长性为35%,即i=35%,该企业未来保持该增长速度的时间可持续5年,即n=5;则静态市盈率20元/0.38元=52,动态系数为1/(1+35%)^5=22%。相应地,动态市盈率为52×22%。=11.44倍。

静态市盈率是用当前的股价除以过去一年已经实现的每股收益,代表的是过去的情况,参考意义不是很大,关键还是要看成长性,也就是动态市盈率;动态市盈率一般都比静态市盈率小很多,代表了一个业绩增长或发展的动态变化。如果消息全面,可以计算动态市盈率来单方面评判上市公司价值是否被低估。

那么接下来重点讲讲业绩扭亏或业绩预升的低市盈率个股为何会受到资金的青睐?

大部分中小投资者都用市盈率的高低来衡量和判断一直个股的投资价值,总觉得市盈率越低越好,市盈率越低估值就也低,未来上涨的空间也就也大;另外通过市盈率可以衍生出另外一个财务指标,那就是股息收益率,市盈率的倒数就是股息收益率,可见,市盈率越高,股息率越低,市盈率越低,股息率越高,股息率也叫做股票投资报酬率,是上市公司派发给股东的部分盈利;这说明,市盈率越低,投资者能够以较低的价格买入取得回报,投资者购买市盈率的更低的个股,不仅风险偏低,而且能够获取更高的投资报酬率,即股息率,因此对于社保基金、养老金、公募、险资、QFII等大机构资金,市盈率低、股息率高的价值蓝筹股特别受他们的青睐,比如金融、地产、建筑和电力等;因此近期市场主力就是利用这点逻辑,展开对低市盈率个股的炒作,特别是一些业绩预升、扭亏为盈、刚摘帽的的公司,如沧州大化、西水股份、厦门国贸、华联控股和山东海化等。

误用市盈率会导致很大的投资失误。市盈率是个人投资者用得最多的一个估值指标,机构投资者也常常拿市盈率来说事,遍观诸多券商的研报,几乎少不了对于每股收益的预测,从而得出市盈率估值。也许是用得太多了,使投资者习惯了用它去评估一家企业,这是隐藏着很大风险的。

第一,市盈率是和收益直接对应的,收益越高,市盈率越低,而企业的收益是不稳定的。对于业绩非常稳定的企业来说,用当前市盈率来评估是简单易行的,而对于业绩不稳定的企业来说,当前市盈率是极不可靠的,当前的很低的市盈率也未必代表低估,相反,很高的当前市盈率也未必代表是高估的;

第二,对于一个面临重大事项的企业来说,用当前市盈率或者历史平均市盈率来估值都是不可行的,而应当结合重大事件的影响程度而确定,或者是重大事件的确定性而定;

第三,有些行业的市盈率注定是比较高的,比如,医药行业因为拥有更为稳定增长的盈利预期,整个行业的市盈率估值都会比金融地产这两个行业的高,而高科技类的企业则更甚;

第四,具有某种爆发性增长潜力的行业或者企业来说,通常意义的市盈率估值也是不可滥用的。

第五,对于一个当前业绩极度高速增长的企业而出现的低市盈率现象同样也是要警惕的,可以说,对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说,维持一个超过30%的增长率都是极其困难的,由此,对于那些业绩增长数倍的而导致的当前市盈率低得诱人的现象,是不是该多一点点冷静呢?聪明的投资者会多多考虑的;

第六,对于没有重组预期或者其他重大事件影响的企业来说,采用历史10年以上的平均市盈率法来评估是个简单有效的方法,但同样不可对此市盈率抱以太多的希望;

第七,对于一些具有很大的潜在资产重估提升价值的企业来说,市盈率法也是不太可行的,资产重估可以实现企业资产价值的大幅提升或者大幅降价;

第八,对于很多公用事业的企业来说,比如铁路、公路,普遍都会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市盈率估值状态,因为这些企业的成长性不佳,如果投资者以公用事业的低市盈率去比较科技类股的高市盈率是不合适的,跨行业比较是一个不小的误区;

第九,对于暂时陷入亏损状态的企业,也是不适合于用市盈率也评估的,而更多的是考虑其亏损状况的持续时间或是否会变好、恶化等问题。

交易5大秘诀,你知道多少?

秘诀1 趋势是朋友

不要逆势而为。赚到真正大钱的方法就是确定主要的趋势,然后顺势而为。如果市场的趋势不利于你,那么你就该离场了。当你处在熊市,而主趋势在下跌时,你应当等待反弹,并且做空,而不是试图选择其底部。

在大熊市里,你可能在其下跌过程中好几次错过底部,输的精光。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大牛市,要总是跟随潮涨潮落——永远不要逆之而动。

秘诀2最棒的交易往往是最难的

你必须要有勇气,你必须在进入时大胆交易。当市场的动向不对劲时,迅速止损。相关新闻一发布,总是在顶部时听起来最为看涨,在底部时最为看跌。这就是为什么市场的技术氛围如此重要的原因。如果新闻是有利的,但市场却停止上扬,你就要问自己为什么,然后认真倾听市场的声音。

底部往往是最难理解的,在掌握内情者正在积累头寸的阶段,可能会有一些标记,比如反应、相反的趋势、股市震荡以及假反转等等。底部构筑完成后,许多交易者寻找下一个突破,以便做买家。毕竟,市场已经很长时间走弱,至少产生一次向上突破的机会变得更大了,对吗?但它绝不会出现。

掌握内情的人不会让它出现。他们在构筑底部完成后的目标就是将市场推向另一个更低点。买入的最佳时机也许就是这个感觉最难受的时刻。

秘诀3 资金管理是关键

每天都要想着如何管理资金。你不一定需要较高的盈亏比,但如果你希望成功,你的平均盈利必须高于你的平均亏损。为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大胜”。你必须使某些交易的利润最大化。你需要这些大幅盈利来抵消不可避免的多次损失(而且这些损失可能是小幅损失)。

你会发现只要能尽快止损,哪怕是每笔交易的损失在小幅累加,也可以大大改观底线利润。这需要果断,因此如果趋势不利于你,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此外,取消或延长止损委托并不是一个好做法,你绝不要这样做,你要知道取消止损99%都是错误的决定。

秘诀4 专攻某一领域,往往更易成功

每个市场往往都有其特性。有些通常以最快的速度构筑其顶部或底部。有些则形成圆形顶或圆形低,有些则是形成双重顶或双重底,有些则在长期盘整后形成顶部和底部。如果熟悉了市场的特性,你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要熟悉市场,需要集中精力和丰富的经验。如果某个市场不符合你的个性,另找一个,要学会远离那些不适合你的市场。

秘诀5 先订计划,再执行

如果已经制订了一个计划并且严格遵守,你就能够避免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是所有交易的最大敌人。你需要在狂热的交易时段中保持冷静和专注。为了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在看盘的钟声响起前做好完全准备。你每天都有任务,如果你决定接受它,那就要实现每天都盈利,或者如果你不接受它,那就至少不让自己亏损太多。下一步,你必须自始至终限制哪些没有按照你的计划导致的交易亏损!这就需要意志力,而这也是与拥有大量资金同样必不可少的一种品质。

事实上,更为重要的是拥有大量的资金。资金不是用来放在市场里紧紧握住的,而是要实现增值、翻番的。如果必须冒很大的风险,就不要进行那样的交易。等待时机,等到你可以设立一个更紧凑止损的时机出现。当你的风险点在交易时段中被触及时,如果没有足够的意志力承受亏损,你必须使用止损委托,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你开始交易的同时设立止损点。

通过上面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市盈率”相关知识点了,如若您想要学习更多相关知识的话,敬请关注公众号越声攻略(yslc688)。

声明:本内容由越声攻略提供,不代表投资快报认可其投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