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凌是什么意思(日本东凌是什么意思)

文/寒秋

古人为了判断冷冬还是暖冬,总结出1句俗语,蕴含着劳动者的智慧

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产物中,最令人熟知的便是诗词。诗词的起源最早先秦时期,到了唐朝开始兴盛,当时的诗句水平高超,意境深远。哪怕数千年过去,当我们再次诵读到它们时,仍然能够感受到当时作者的心境。

诗词大多语言华丽,讲究韵律,而他们也都是为文人学者所作。其实除了诗词外还有一种文化形式他相比于需要修饰的诗句完全相反,那便是俗语,俗语的存在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这一词的首次出现在是在汉代,因为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所言之事也皆为生活琐事,所以俗语的数量很多,流传也很广。虽然它们简单朴素但大多俗语中往往蕴含深刻的道理。

俗语的种类众多,它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是警醒世人,有的是讲述传统,还有一些关于天气季节。今天我们主要讲述的便是关于冬季的两句俗语。

第一句:九月九不下等十三,十三不下一东干。这里的九月九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阳历九月九,而是阴历,这一天也是著名的重阳节,先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很多关于这一天的天气经验。

我们知道,古代的科技远远不如今天,一些自然规律并不能现今一般通过观测得到,但古人的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也总结得到了很多经验。古人大多务农,一年的收入基本全部依靠家中田地,所以土地是否肥沃,明年的天气是否益于收成是农民们最关心的事情。人们通过世代的经验总结终于得到了一个经验,也就是上文我们所说的这句俗语。

它的意思是,如果在九月九这天下起了雨,那么明年土地便不会干旱,庄稼可以健康生长,如果没有下雨,那人们就要祈祷十三号下雨,如果十三号下雨了,那么明年也可以是丰收的一年,但如果没有下雨,那么明天大旱的几率就很大了。

第二句俗语更为奇特,我们常谈论今年的冬天是暖冬还是寒冬,其实古人早就总结出了判断冬季冷暖的经验。这经验经过凝练浓缩成了这么一句俗语::九月九阴冬温,九月九晴东凌。

这句的俗语也是关于九月九日的,意思是在九月就是这天观察天气,如果为晴天,那么这年的冬天很大概率是冷冬了,而如果是阴天,那么就会相反,这一冬天为暖冬。

现今就算有暖气的我们都不希望过一个寒冷的冬天,更不要说取暖并不发达的古人了。所以人们会非常关注九月九的天气,都希望那天能是阴天。这两句俗语并非没有道理,古人们智慧凝结而成的俗语虽然很多已经不再适用现今生活,但仍有一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