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为什么反垄断(美国为什么要反垄断)

一家私人企业,垄断全国95%的炼油能力,拥有全国90%的输油管道,以及全国25%的石油产量,这在今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可是在19世纪90年代的美国,这一幕却真实发生了。这家公司名为标准石油公司,或许你从未听说过它的名字,但是没关系,因为他的创始人你一定听说过:

约翰·戴文森·洛克菲勒,著名的“石油大王”,也是19世纪人类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亿万富翁”。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却在1911年惨遭美国政府肢解,成为世界商业史上赫赫有名的“反垄断第一案”。

那么为什么在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会发生如此“不市场经济”的行为?垄断到底有什么危害,又为何成为世界各国一致打击的目标?

01

1839年,洛克菲勒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北部的一户贫困家庭,算上他本人,家中共有姊妹6人。

有很多人谣传洛克菲勒是犹太人,但实际上他的父亲是英德混血,而他的母亲则来自爱尔兰,和犹太人根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不过有句老话形容他倒挺真实: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他16岁的时候,青年洛克菲勒放弃学业,成为了一名簿记员。

此时的他开始展现出自己过人的经商天赋:由于善于管控成本,洛克菲勒深受老板赏识,短短两年时间,就给他开出了600美元的天价年薪。

然而洛克菲勒毕竟不是池中之物。1858年,19岁的洛克菲勒选择出来单干,目标正是他未来倾尽一生的石油行业。

通过积攒的人脉关系,他成功找到了一名叫克拉克的金主和一个叫安德鲁斯的化学家,三人一起在克利夫兰建立了首座炼油厂。

7年之后,由于经营理念不同,洛克菲勒回购了克拉克价值7.25万美元的公司股份,并把所有钱投入到了扩大生产的活动中。终于在1870年,初具规模的炼油厂正式更名为: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是的你没听错,这家公司的正式名称就叫标准石油公司。而在这11个英文字母的背后,无疑也透露出洛克菲勒的巨大野心:我的产品,目标是引领行业标准。

事实上,洛克菲勒的确完成了他的目标,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一路充满肮脏与血腥的道路。

02

1872年,对洛克菲勒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年份,也是在这一年洛克菲勒迎来他事业的第一个高光时刻。

从当年2月17日到3月28日,在不到40天的时间内,洛克菲勒一连串吞并了克利夫兰22个竞争对手,曾在48小时内买下6家炼油厂。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认为洛克菲勒是一个精明的石油商人,在炼油的一亩三分地中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你错了,因为不久后,洛克菲勒会将整个石油行业搅得天翻地覆。

19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当标准石油垄断了全美90%的炼油厂后,洛克菲勒开始不满于美国的石油运输体系。为追求利润,他选择绕开自己的合作伙伴宾州铁路公司单独设立管线。

此举自然引发了宾州铁路的不满。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洛克菲勒哪里管得了什么契约精神,直接无视了宾州铁路的抗议,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铁路公司率先发难,开始注资收购炼油厂。洛克菲勒毫不示弱,双方大打价格战。按理说,在商言商,商战无外乎商业手段。

但是洛克菲勒却不这么认为,相反,他使出的招数无所不用其极。

贿赂议员,买通法院,雇佣黑社会破坏对手生产资料,甚至直接威胁对手人身安全,一切能使对方屈服的招数变着花样上马。

最终的结果如何?自然是洛克菲勒赢了。但是,他没有全赢,因为卑劣的手段他成功引起了全美最大机构的注意——那便是美国联邦政府。

03

1890年,洛克菲勒的人生走向巅峰。全美95%的炼油能力,90%的输油管道,25%的石油产量尽归标准石油。

为方便管理,洛克菲勒宣布成立行业托拉斯,将原本由标准石油公司控制的数十家公司的股东,以其所拥有该公司的股票交换成新成立联合企业,也就是托拉斯的股票。

而交换条件,则是必须交付予包括洛克菲勒在内的9位信托人。

可能有的朋友不太能理解它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洛克菲勒利用金融手段架空了中小投资人的部分权力,只给他们分红权,剥夺了他们的经营权,相当于一个联邦制国家转变为单一制国家,变相完成了公司内部的集权。

站在公司经营者的角度来看,成立托拉斯或许没什么不妥。但如果站在社会的角度来看,一家行业托拉斯带来的负面效应将远远大于他创造的利润。

首先对行业本身而言,托拉斯的成立先天带有排他性。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它一定会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和市场支配地位肆意妄为,比如不合理地涨价,又比如合同上的霸王条款。

一把镰刀,上游割原料供应端,下游割普通消费者,顺带搞死所有中小企业竞争者,只有它自己赚得盆满钵满。

其次对国家而言,由于行业之间具有互通性,比如石油价格的上涨一定会导致汽车需求的下降,而汽车需求的萎靡又带来钢铁行业的不振。

推而广之,当托拉斯垄断了整个行业之后,相关互通行业必然受到冲击。

现代经济体系十分脆弱,很多行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将国家经济命脉委身于少数垄断者身上的行为,危险性堪比在加油站抽烟。

正是因为看清了托拉斯对市场经济的危害,美国政府在1890年出台了著名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二十年之后,由老罗斯福亲自操刀,联邦最高法院进行判决,美国政府一手将这家标标准准的托拉斯企业肢解成了34家小公司,其中不乏壳牌,美孚等当今知名油企。

然而,昔日盛极一时的标准石油,终究还是灰飞烟灭了。或许洛克菲勒致死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辈子的心血到头来成了竹篮打水。

但这已经无关紧要,因为在他决心创办标准石油公司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被资本异化的命运。

作者:金陵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