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我国锁具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除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提到唐太宗贞观之治时或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种“乌托邦”式的社会现状外,锁都是每家每户的必需品,是家庭安防的第一道关卡。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个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锁,它是怎么发展来的呢?
第一阶段:凶恶动物最早的时候,锁并不是用来锁门的,而是用来吓唬人的,锁被做成凶恶动物的形状。作用嘛,跟门神差不多,只不过门神是要把妖魔鬼怪挡在门外,这个“凶恶动物”是要吓跑小贼,至于效果,只能说象征意义更大吧。
更多还是靠人看着哈哈
第二阶段:门闩门闩算是真正意义上能有效防止他人开启家门而设的简单机关,从最早的绳索,到后来的木门闩,直到中国土木工匠的始祖鲁班为它改进,装上机关(靠两片板弹簧的弹力工作),真正的锁才算诞生。
第三阶段:三簧锁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锁具的设计开始融入了更多的机关结构,人们开始使用铜来制锁, 三簧锁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三簧锁利用钥匙和弹簧片之间的弹力关系,从而达到关闭和打开的目的,相对木制锁,三簧锁更加坚固,安全性也更高。据悉,三簧锁在我国一直沿用到20世纪50年代。
第四阶段:外来金属锁
在三簧锁之后,我国在造锁方面的技术有些裹步不前,更多的只是在锁的外观样式上做做文章,18世纪后,国外叶片锁、弹子锁、套筒转芯锁等锁具相继出现,锁的体积也成功的缩小了许多,被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直到今天,也是很常见的一些锁具。
第五阶段:密码锁
智能锁的前身,大家开始有寻找替代钥匙的意识了。为了不带钥匙,大家做了很多智能锁前身的迭代。在80-90年代,很多密码锁都是用于银行、保险箱等重要的场合。
第六阶段:智能锁智能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门锁自然也不例外。智能门锁的出现,摆脱了长久以来锁具对于钥匙的依赖,用指纹即可开锁。现在智能锁已经演变了3D人脸识别、指静脉等等开锁方式!已经非常的完善了!
我家用的就是TCL的3D人脸识别智能锁,推荐给大家。非常方便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