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底包(什么叫底包)

基底节区和基底节一样吗?

在CT或核磁的报告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结论:"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左侧基底节区多发缺血灶";这就把一些临床医生搞蒙了,什么是基底节区?和基底节不一样吗?

基底节是双侧大脑半球深部的灰质核团,左右各一个,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核。

相比较基底节,"基底节区"所包含的范围就太大了,比如可能包括:基底节、黑质、红核及周围白质的区域。不能让读者通过报告对病变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为什么许多医生写报告都喜欢加上“区”,规范吗?

基底节区的描述其实是不规范的,是对解剖概念"基底节"认识模糊不清的体现。

一份影像报告规范的描述,应该客观、准确的描述出病变的部位、数量、大小、形态等多方面的病变信息,让读者通过报告,可以在脑海里呈现出一个立体的病变信息,对病变的信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我们再复习下我们的基底节内容

尾状核:"弓"形状的灰质核团,全长伴随侧脑室走行;根据各部分形态的区别,分为三部分:尾状核头、尾状核体、尾状核尾部。

豆状核:在岛叶的深部,全部包埋于髓质中,在水平断面上,略呈三角形;豆状核被垂直的内外髓板分为三部分,从外向内一次是:壳核、外侧苍白球、内侧苍白球。

屏状核:是一薄层灰质,位于壳核与岛叶之间,其内侧白质为外囊;外侧白质为最外囊。

杏仁核:附着在海马的末端,位于侧脑室下角的前方。

影像诊断的基础是解剖,一个优秀的影像医师,解剖一定学的很好。当然小郝医生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够好,还需要继续努力,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