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宏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宏超的意思)

“我春节领了300元老人慰问金,每年村里都会给我们老人家发钱,跟领工资一样,真的没有想到还有这样好的待遇。”

“有了这个和谐文体广场,我们村里热闹起来了,下午开始就有不少邻居来广场锻炼身体、聊家常。”

“在土地确权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蕉岭县的‘一粒米’要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就需要通过改变现在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

……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蕉岭县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发展动力,向改革要成效。“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改革,是群众的意愿,更是我们广大干部努力的方向,要见到成效就必须敢闯敢试。”蕉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汤超宏说。

整合资源 乡村环境更美

小桥流水,绿树成荫,党建墙画随处可见。在蕉岭县城闹市中,黄田村墩背小组展现出不一样的乡村美景。“每天我都要到这里散步,和老朋友聚聚聊聊家常。一到下午,村里的休闲广场就很多群众去锻炼身体,我孙子就经常在广场玩。”村民徐秀琼见到记者,便当起了讲解员,说起村里的“换新衣”过程。“以前这里都是老房子,破破烂烂的,群众也没有好的去处,只能呆在家。”

乡村振兴过程中,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但要怎么整治,依靠谁整治?黄田村在产权改革的过程中,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去年4月份,我们作为蕉岭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股权量化的试点村,虽然说我们村在没有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时就有集体经济分红的制度,但是这次要怎么改才能更好促进我们乡村的发展,我们反复开会、走访,听取群众的想法。”黄田村村委会主任徐育贤说,黄田村辖区内有14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712户,人口2652人,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是店铺出租,每年大概100多万元。“这不是小数目,把钱用好就是让群众过上幸福日子,用不好就对不起群众。”

黄田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在股权设置和盈余分配方案中,改变了以往的按照人口和田地的分红办法,经村民协商,统筹结合户籍和现有集体资产贡献因素,股权设置只设个人股,不设集体股,个人股分成贡献股和基础股;在集体收益中提取40%的公积金、公益金用于村庄再生产开支和公益事业发展。“分了田地的我们就给贡献股,每股2000元,还有基础股,把以前没有分田地的群众纳入进来,按照人口来计算每股100元。”此外,公积金、公益金作为慰问贫困群众,重阳节和春节给老人发补助,以及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等公益事业,公益金和公积金的使用根据村集体收入灵活分配。

看似小小的改变,却让黄田村的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里的集体资产明确了,分配更加合理,群众的钱袋也一天比一天鼓,干事创业的劲头就更加足了,一说到要进行村容村貌整治,都很支持。”徐育贤拿出资产分配方案,满意地说。

那群众对此又是持什么态度呢?在随机走访中,87岁的张秀珍笑呵呵说道,“我重阳节领了300元,春节又领了300元,平时每个月都有分红,对于我这个老人家来说,很开心。”她说,现在村集体资产是公开的,使用过程是透明的,分红是公平的,村里要做什么事情也都会召开村民会议,大家切切实实感觉到产权改革带来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要把这段河岸加以整理,并准备在这里打造一个党建活动中心,这些不单是我们干部在努力,群众也成立理事会捐资出策。”徐育贤说,在乡村环境改造过程中,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资源整合,充分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工作开展自然顺利。

激发动力 群众更有奔头

“蕉岭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两个亮点,产权清晰和成员身份清晰。”该县农业农村局经管股股长陈建光说,在这个基础上,村民的认同感增加,便于进一步推动土地、资金、产业、劳务四个合作。

在蕉岭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具体实施阶段重点分“资产清理核实”、“成员身份确认”、“股份量化、确权到户”三个步骤进行。目前,全县挑选集体经营性资产收入较高、资源性资产较多等不同类型的9个村作为股权量化试点。广福镇广育村、蕉城镇黄田村、南磜镇岭背村、新铺镇油坑村及北方村、文福镇乌土村、三圳镇福北村、蓝坊镇蓝坊村、长潭镇长东村9个试点村已完成“股份合作”制度改革,标志着该县集体经济组织迈入股份合作新的经营管理模式,集体经营性资源、资产潜能将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将更富裕、更和谐、更稳定。

今年1月4日,蕉岭县广育村的84名村民代表齐聚一堂,正式成立了梅州市首家农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广福镇广育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成为蕉岭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分水岭。“这次产权制度改革,让干部有信心、群众有动力。”当问及广育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时,广育村党支部书记黄忠铎如是说。

在广育村,“南山寿”黑木耳产业园的建设便是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之一,其由广育村“两委”利用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和产业帮扶资金投资兴建,总投资额约500万元,占地总面积15亩。黄忠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产业园第一年将给村集体20万元分红,以后逐年增加,并推动周边群众发展种植黑木耳500亩,同时带动周边100人在基地就业,每名种植户每年增加纯收入3万至5万元。”

黄福城,是广育村的普通村民,成立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后,身份从村民变成了股民。“把闲置的土地拿出来进行入股,一举两得。”看到发展机遇的他,还一口气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租下30亩地发展木耳种植。“我这30亩地,以前可能涉及几十户人家,现在不用一一去找,就找村里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就行。以前可能要花上五六天,或者十天都租不了连片的,现在可能几个小时就能租下这30亩地,有效增强了我们群众的干事热情。”他说,相比之前在外打拼,现在在家干事业更加自在。

黄福城的案例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并不是个例。农村土地问题一直是乡村发展过程中的“拦路石”,一个是土地分散,产权多而不集中,另外一个是利用率低。只有努力改变现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形成一盘棋,才能够更好地发展村集体经济。黄忠铎说,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可量化净资产除提取30%的公积金、公益金外,其余部分全部量化到个人,只设个人股,不设集体股。“个人股东是原蕉岭县广福镇广育村经济联合社经成员户主会议表决界定的,原蕉岭县广福镇广育村经济联合社成员共554户、198名。股东期限为五年,五年后进行第二次调整固化。”

目前,蕉岭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股权管理方面,倡导实行“生不增、死不减、可继承”的静态管理模式,建立健全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制度,实行股东分红方案乡镇审查、股东民主表决的管理制度。“这就为下一步实行流转打下基础,每个村实际情况都不一样,要因地制宜推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行股份量化。群众有了盼头,就有内生动力。”陈建光说。

形成合力 乡村产业更兴旺

要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最大的动力源于产业发展。近年来,蕉岭县深耕本土优势资源,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度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重点发展初具规模的“一粒米”产业便是其中一个缩影。去年,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成功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为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注入更强大的发展动力。

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是蕉岭县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牵头企业,该公司负责人温崇文告诉记者,产业园涵盖蕉城、长潭、三圳和新铺四个镇区,总面积约397平方公里,园内丝苗米品种种植面积约4万亩,立足于该县富硒资源、自然生态环境及休闲旅游资源等优势,将建成省内最有特色的富硒优质丝苗米产业园。“得益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推进,蕉岭县的丝苗米产业可以说是迎来发展的春天,农村产业发展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该县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办负责人说。

散而乱的土地,是很难推进连片种植水稻的,没有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要想把土地和散户集约起来,始终隔了一重山。“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是为了鼓励大家抱团发展,共同把这个产业做强做大,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目标带动蕉岭县‘一粒米’产业链发展。”该县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办负责人说,整个产业园已完成整体规划及“三通一平”建设,配套完成良种繁育基地和高产绿色种植示范区建设,下一步准备在核心区推进仓储加工物流中心一体化。

蕉岭县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改”还体现在品牌意识和发展模式上。温崇文告诉记者,蕉岭县的丝苗米种植历史悠久,质量也有保证,但是一直没有形成大规模,主要的原因还是“散”。“一是我们的品种散,另外我们的产业散,不能够集中,所以现在我们与广东水稻所的专家合作,培育出优质品种进行推广。”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激发下,该县农村干群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对于发展蕉岭县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来说,是一股新鲜的强大力量。

目前,蕉岭县经营稻米产业的经营主体有58家,其中,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市级专业合作社6个、家庭农场45家。全县有科诚农业等6家大米生产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SC)认证,全县取得大米无公害认证5个,广东省名牌1个,广东名特优新区域品牌1个,大米加工水平位于全省前列。

“粮三代”80后温崇文:雁归寿乡情怀浓 扎根土地天地广

“站在这堆稻谷前,特别有自豪感。”

走进粮仓,金黄的稻谷堆成小山,站在稻谷堆旁,他时往下腰捧起稻谷细看,时而静静站立思考。

从父亲手中接过家族的粮食生意,他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不断创新。面对家人的反对,他没有放弃,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计划实现。如今的他,跟农户打成一片,成为蕉岭县的“粮食大户”。

他,就是80后温崇文,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领头雁,一个愿与土地打交道,爱跟自己较劲的新农人。

看好粮食前景 勇挑家族重担

格子衬衫、一副黑框眼镜、谈吐风趣,初见温崇文,丝毫没有察觉他是个正儿八经的“农业人”,但说起农业,说起水稻种植,这个年轻人的经验和知识变得相当“老到”。“我们家三代都是做粮食的,我小时候的玩具就是稻谷,打小从谷堆里长大。”温崇文打趣说。

作为80后,很多人都会有出大城市闯闯的想法,但温崇文却不是,大学毕业的他毅然回到家乡蕉岭,准备挑起家族的重担。“我父亲也跟我说会很辛苦的,但是我相信可以胜任,而且这是我们家族的产业,我必须要接过来。”

事情并没有温崇文想得那么简单,一开始就碰壁。“我大学学的是电子信息类的,跟这个粮食产业不搭边,但又挺符合的,现代产业发展就需要跟时代接轨,电子信息自然少不了。”温崇文虽然自小在稻谷堆玩,但是对于粮食产业了解并不多,不搭边的知识框架如何破解?答案就是边学变做。“多跑多看多学,我爷爷、爸爸都能够靠粮食产业养活家人,我相信我也可以。”

很多人都不看好这个斯文的“新农人”,但温崇文却没有放弃心中的执念。凭借着这份执念,不出一年,他便从“粮食小白”蝶变成“粮食专业户”。

正视发展问题 建立仓储体系

“这种优质的稻谷两头尖中间饱满,色泽靓丽……”在粮仓里,温崇文随手抓一把就知道稻谷品质,他说没有这点“功力”都不好意思在粮食产业混。

基于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公司于2012年投产建成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全自动生产线,日处理稻谷300吨的精制大米生产线,并与该县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投资兴建了5万吨标准的现代化粮库,建立优质稻谷收储机制,仓储设施完善。“目前我们这里存储了2万吨的粮食,这些储粮足够全蕉岭人吃一年。”温崇文带着记者边走边介绍。

为什么温崇文要耗资巨额建立粮仓,这中间还有一段小插曲。“2012年的时候,稻谷收割的时候下了一段时间雨,稻谷都在田地里收不了,导致最后品质差难以销售,农户降价要求我收,我收了肯定也要赔本。”看到这样场景的温崇温很心痛,最终还是赔了十多万收购了这批粮食。“农业是靠天吃饭的,农民辛苦劳作,结果丰产不丰收,这问题出在哪里?就是没有防范意识。”

“我们的稻谷储存也是分等级的,一等的在空调房,二等的冷气房,三等的机械通风……”坐在茶几前,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没有丝毫的架子,聊起家常。他回忆说,小时候最喜欢吃的就是奶奶做的米饭。“很香,我一直都在追求怎么种出这样的稻谷。”温崇文说,近年来,蕉岭县整合各种资源和资金,挖优势、补短板、强弱项。2018年,全县计划种植丝苗米面积约12万亩。在这样的基础上,如何保证品质,发展好“一粒米”产业更应该摆上桌面进行探讨。

在温崇文的提案上,他明确提到了要完善仓储,让农户得到切切实实的利益。作为蕉岭县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牵头企业,温崇文经常跑到外面学习先进的发展经验,提出不少针对性建议。

【来源】南方日报·蕉岭视窗

【文】黄培强 祝银清 汪敬淼 林剑湧

【作者】 黄培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日报·蕉岭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