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异网业务是什么问题(联通异网用户怎么解决)

#近日,一则消息登上了c114通信网站的头条:5G异网漫游部署方案研究:专家建议监管部门明确方案。大概是标题没有明确专家的主体,因此对部分读者产生了一定的误导,使其默认是工信部开始正式部署5G异网漫游事项。

#业内论坛上也以“5G异网漫游定了”为帖子标题展开讨论,但小编浏览新闻附带的PDF文件时发现,所谓的方案,是由联通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提出,目的在于推进相关部门尽早定论实施。

说起异网漫游,随着国内互联网蓬勃发展,信息通信需求不断提升,通信基础设施覆盖与资源利用率的要求变的更高。前段时间工信部紧跟着移广签署补充协议的时间节点,发布深入推进四家异网漫游深化的公告后,吃瓜群众都明白了官方的态度:尽管会让移动吃大亏,行政命令是不会顾及企业意愿的。

异网漫游就成了悬在移动头上的靴子,掉下来只是时间问题,很显然,联通等不及。或者说,不愿意再等。于是就发生了前文所提到的事件。那么,联通为什么突然催促相关部门尽早实施异网漫游,执着于“躺赢”呢?

以下是小编个人愚见。根本原因可能是“习惯使然”。据了解和统计,国家把无线寻呼业务划给联通,是它第一次“躺赢”;第二次“躺赢”,得到了网通;第三次“躺赢”,国家把当时仅有2千万用户的C网作价1100亿卖给电信还让移动掏了500亿;第四次“躺赢”,联通得到了当时最好的3G网络WCDMA,之后三家共同成立铁塔公司也好,异网漫游也好,此类事件就不一一举例。

这种习惯的根源又在哪里呢?从通信行业20多年的发展史看,在联通初创时期,似乎就定位于低价运营商,其套餐资费比移动优惠5%—10%甚至更多,这种行为一直延续到4G时代,虽然获得了不少用户的青睐,但也深埋下了阻碍其发展的隐患。

简言之,相较于其他两家运营商,联通的财力没那么雄厚。

最初是联通相关应用开发少,不能获得足够的增值业务收入。迅速消亡的无线寻呼业务成为负担;布局CDMA网络时陷入左右互博的困境,导致资金流转更加拮据,当时有投资咨询公司指出,如果联通继续走双网同时发展的路子,到了2010年,最乐观的形势下,联通现金流净现值将出现207亿负值,资金缺口将高达1048亿。

后来到了3G时代,联通迎来机遇,WCDMA网络占尽优势,抓住风口大行其上,3G基站建设具体投入了多少小编暂时没得到具体数据,但后果如何有专业人士总结过,中国3G时代短,2014年就步入了4G时代,移动的抢跑让联通的投入失去了稳定收回的可能,2016年底,联通的负债率高达62.9%。

现如今,在行业同质化如此严重的情况下,以用户为中心、提升用户体验是公认的差异化引爆点,联通在这方面的整改似乎也不算到位。也是在近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批评运营商套餐:升级容易降档难,部分“免流卡”名不符其实,虽然没有直接点名运营商,但就文章中提及的实际案例而言,联通上榜次数是最多的。

用户实际感知如何呢?三家运营商综合口碑考量如何呢?从最新的携号转网数据来看,即便移动用户规模远超联通,联通依然是最大输家。为什么携转的少有转入联通的?联通自己不想想自己的产品价格有优势吗?质量过硬吗?服务到位吗?

综上,小编认为,“躺赢”虽舒适,但身为企业,联通是不是更应该考量如何给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承担责任,提升核心竞争力呢?